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一,汝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的美誉。北宋末年,金兵攻宋,汝瓷技艺失传,南宋时已“近尤难得”。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要“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几代汝瓷艺人的不懈努力,已先后恢复研制出了汝窑豆绿、天蓝、月白等釉色,千余年前祖先的技艺得以传承。从此,汝瓷成了汝州的一张名片。 1978年,李廷怀的家乡———纸坊镇阎村出土了“鹳鱼石斧图陶缸”,后被国务院列为64件不可移动文物之一,这也激发和坚定了他研发传承汝瓷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汝瓷厂工作。其间,他和同事们经过不懈努力,通过无数次的试烧,终于成功研制出汝瓷月白釉、豆绿釉、天青釉,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宋朝的汝瓷水平,使汝瓷这个断代千年的稀世之宝重放异彩。 1989年,李廷怀被调到梨园矿务局从事三产开发工作。他将汝瓷与料器相结合,先后研发出玛瑙、红珊瑚、紫晶、水晶、磁白等13种配方,开发出360余种工艺产品,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在广州国际交易会上深受外商青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厂子垮了,他也成了一名下岗职工。从此,李廷怀又踏上了追寻“汝瓷梦”的“不归路”…… 人太渺小,不是每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能拥有。一辈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就已足够。 汝瓷的烧造过程,其实是一个“窑变”的过程,烧成难度极大。连李廷怀自己也记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次,他蹲在炉火熊熊、高温炙烤的窑前,凝视着那肆意狂舞的烈焰和通红的窑器,捕捉着那微妙的瞬间变化。多少次,火星溅到衣服上,汗水浇进了炉火中,月落了,日出了,他浑然不觉……就这样,李廷怀经过2000多个日夜的苦干,先后调整配方589个,在历经1800余次的失败后,壮丽的奇迹终于在他的手中出现了。 追梦的人,感觉不到辛苦,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为了解开张公巷官窑的千古之谜,李廷怀不停地寻找。不管刮风下雨,哪里有建设工地,哪里就有李廷怀,每发现一片瓷片,他便如获至宝地装进兜里,带回家仔细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96次的试烧,2006年9月,李廷怀终于烧制成功了张公巷北宋官瓷,使断代800年的官瓷重见天日,填补了国内外的一项空白。仿张公巷北宋官窑作品“托盘”被评为中国五大名窑仿古釉名瓷金奖。 在国内陶瓷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历代汝窑瓷器概述》获得2007年“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北宋汝窑官窑趋向致化研究》被载入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联合编纂的《闪光的足迹·中国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2009年出版了18万字的《汝窑新论》理论专著1部,填补了汝瓷研究没有理论专著的空白。 李廷怀成功了,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他先后被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汝瓷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陶瓷协会陶瓷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有突出贡献的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兴企报国奉献社会十大杰出诚信人物,汝州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汝州市委市政府“汝瓷传承与发展先进个人”、“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汝州发展荣誉功臣”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外,他还被聘为香港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国际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根据市场发展,李廷怀大手笔勾画出了更大的蓝图:2011年,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集汝瓷文化创意展示馆及工作室、中国名师名瓷展览馆、汝瓷工艺品体验线、销售展厅为一体的廷怀汝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园,每年可销售汝瓷工艺品5万件,高档日用瓷500万件,实现产值6200万元,税利2100万元,大大提高了汝瓷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廷怀窑·忆瓷 在“百度百科”中对汝瓷开始是这样描述的:“北宋汝官窑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独领风骚,雄居宋五大名窑之首。专家普遍认为,北宋汝官窑只烧制了20年就神秘地失踪了,目前存世的不过60多件。在已知的65件汝窑传世品中,北京故宫存放17件,台北故宫存放23件,上博8件,流失英国、美国、日本的汝瓷传世品不会超过十件。”“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 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公元1086年既北宋哲宗元祐年,为汝窑初始生产时期。(公元1107年—1109年)北宋大观年间,徽宗因定窑瓷器有“芒”(未上釉的地方)不便在宫中使用,遂在汝州设立官窑,专门烧制宫廷用瓷器。汝瓷名声大振,成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为汝窑鼎盛期。 那么,汝瓷究竟有何魅力,让人们对它趋之若鹜、爱之若狂?让大师为我们一一道来。 据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的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汝窑瓷器土质细腻,胎骨坚硬,做工精细,满釉支烧,釉中含玛瑙末,釉色润泽,其色有卵白、天青、豆青、微带黄色,天蓝等。当时评说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底有细小支钉满釉支烧。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清澈温润。前人描述“ 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溶而不流 ,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又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赞美。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意思是:汝窑中有玛瑙末为釉的器物是宫中的专用瓷,非宫中用瓷不准使用玛瑙末为釉,汝窑精品选送入宫, 经御选后不合格的器物才允许出卖,实属难得之物。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 由于为宫廷烧制时限很短,产量有限,流传很少,南宋时已“近尤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