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世清 通讯员 王婉璐 侯晓蕾 “大家再检查下防护服、口罩、面屏、试剂、手消等物资是否足够,一定要做好防护!” “明天大降温,大家要注意保暖,没带厚衣服地跟我说,我协调!” “我年轻,身体好,没负担,让我先去吧!”9月8日,自汝州全民核酸以来,“95后”小伙汝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的朱德康接到任务,第一时间报到,迅速上岗。 就这样,24岁的他扛起了煤山街道A组2组核酸采集的小组长重任,成为了“疫”线排头兵。战友们的分工、转运标本、环境消杀、队员需求统计、收运垃圾、安排核酸检测、防护培训等工作都需要他这个小组长的安排与协调。小组就属他年纪小,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康康”,希望他的名字能给大家带来健康、平安。 10月1日以来,因工作需要,所有采样人员原地继续作战,朱德康所在的小组24人被安排到酒店住宿。这就意味着,大家的一天24小时将呆在一起,吃、住、穿等也将是能力范围内的工作。 从凌晨出发,到星夜归来,朱德康最担心的是这些人的个人防护安全。每天,检查每名战友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穿戴是否符合标准。回来后,消杀是否彻底,全部战友是否都归队,每人核酸+抗原结果保证阴性,他才能安心做其他工作。晚上,他还要给全体人员准备物资,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并对全体核酸采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繁劳的工作,他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 “抓紧吃饭,这是命令!爱心人士给大家捐赠的物资,我放门口了,饿的话赶紧取。”每天采集完核酸标本后,检查就餐情况,成了朱德康的习惯。核酸采集时间长,工作量大,许多战友回来后,只想休息。朱德康一个个的房间给采集医护人员送爱心物资,他不惧辛苦,用有爱有力的行动诠释着“青春担当”。 煤山街道有8万余人口,采集核酸样本常常不固定在同一个社区,每天他们小组被分配到不同社区采集核酸标本,有的还需要入户采集。而有时候采集任务也是临时紧急通知,则要做到随时待命,随时出发。“不敢打一会盹,不曾连续睡眠两个小时,生怕错过每一个信息。接到通知,赶紧集合队员,领取、分发物资、协调车辆。”每次坐上大巴,朱德康都要仔细清点人数,走时多少人,回来也要多少人,一个也不能少。他总是提醒大家,上车后进行补觉,多休息,保存体力,有问题可以找他解决。 “我们一起击退疫情,早日回家吃上妈妈做的饭,期待我们早日团圆,加油!”10月5日,汝州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朱德康一家在微信群中各自报平安并互相加油打气。朱德康一家4口,爸爸、妈妈、姐姐和他4个人全部都奋战在疫情一线,他们已经16天没有回过家了。即使同在一条站线上,因为各自分配的任务不同,他们也没有见过面。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以“小家”托举起“大家”,默默守护万家灯火。正是他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抗疫战场上一道靓丽风景线。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朱德康说:“比起击退疫情,这点辛苦不算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将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只愿能圆满完成任务,早日吹散疫情带来的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