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成效如何不重视。最近媒体就披露:山西省娄烦县扶贫部门想扶持独石河村养驴脱贫,村里便用下拨的50万元买了60头“扶贫驴”。可“扶贫驴”买回来后,如何分却成了愁事,因为村里人多,但又想“人人有份”,最后只能是8人分一头驴,合伙养。可谁料到驴越养越瘦,无奈之下只好又全都卖了,直接按人头分了钱,使美好的扶贫设想与惨淡的现实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都知道,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理贫困的指导性思想,是为了让广大群众走向共同发展致富之路,其关键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而山西娄烦县在扶贫资金有限、发放时很难保证人人满意的情况下,基层干部为了“不得罪人”,为了缓解扶贫资金发放的重重矛盾,为了减轻沉重的思想包袱,便把精准扶贫看成了“撒胡椒面”,来一个“人人有份”,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精准扶贫的真谛,背离了中央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违党和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指导精神。如此的“扶贫”,不仅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而且会影响政府及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与形象。所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就要避免类似从“8人同养一头驴”到“卖驴人人分钱”的“撒胡椒面”现象,而是要因户施策,因户制宜,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群众寻找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感受到政府扶贫的温暖,实现彻底脱贫。 一是要强化精准理念。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基层干部精准地掌握贫困人群的具体情况,在扶贫资金的分配上优先考虑单纯需要发展资金的家庭和通过资金帮助更容易脱贫的家庭。对其他家庭,领导干部要通过家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其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并帮助其找准贫困根源,进而找到相应的脱贫方法,增强其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强化“造血”理念。将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式地直接按人头分给群众,方法最为简单,群众也可能皆大欢喜。但单纯的发放资金,不仅不会将扶贫资金转化为脱贫的能力或途径,而且会滋生一些懒惰的思想。因此,基层干部应该针对贫困户的需求,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对贫困群众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想通过创业脱贫的贫困户,基层干部应该主动为他们寻求创业项目,争取创业资金,从而使其步入脱贫致富之路。 三是强化基础理念。开展精准扶贫,基层干部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下大力从基础抓起,从孩子抓起,从教育抓起,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而这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稀缺等问题。所以,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认清自己在精准扶贫工作的任务,舍得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贫困地区,并出台关于农村教师招聘、培训、管理、使用、待遇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全力提升贫困乡村的教育质量。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只有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其“造血”功能,而不是“撒胡椒面”式的按人头“分发”,才能算是理解了精准扶贫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算是名副其实地“扶真贫、真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