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鹿邑  岳国庆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加快周口戏剧创作队伍建设的对策

来源:河南经济报周末版 作者:沈化朗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04
摘要:周口市文艺创作室 沈化朗 剧本为一剧之本,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舞台上演员的精彩呈现,更谈不上戏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剧本是由戏剧创作者创作的,虽然剧本很重要,但离开戏剧创作者的创作,何来剧本?因此,戏剧创作者更为重要,加快戏剧创作队伍建设意义

        周口市文艺创作室 沈化朗
        剧本为一剧之本,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舞台上演员的精彩呈现,更谈不上戏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剧本是由戏剧创作者创作的,虽然剧本很重要,但离开戏剧创作者的创作,何来剧本?因此,戏剧创作者更为重要,加快戏剧创作队伍建设意义就十分重大。
 
       一、周口戏剧创作队伍现状
        为了推进周口戏剧创作事业发展和繁荣,提高戏剧演出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抓住事关戏剧事业发展的创作队伍建设这一关键,我们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全市10个县(市、区)的6个文艺(戏曲)创作单位、10个国有戏剧演出团体、8个民营戏曲演出团体,调查访问戏剧工作管理人员和戏剧创作者等30多人,针对周口戏剧创作队伍现状进行了较为祥实的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真实资料。
        在调研中,把时间追逆到2000年,跨度近20年,把调研戏剧创作队伍组成的人员从体制内扩展到体制外,把调研单位从国有演出团体扩大到民间演出团体,从戏剧管理部门延伸到戏剧创作单位,把调研手段从实地访问、查阅资料扩移到利用网络调查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主要管理人员、主要戏剧创作人才走访扩涉到访问一般专业创作人员和业余创作者,做到点面结合,争取所进行的调研真实,所取得的结果详实、可靠,为加快周口戏剧创作队伍建设的决策提供依据。从年龄结构看,自2000年至今,近20年间撑起周口戏剧创作天地的专业创作者主要是韩枫、唐新安,业余创作者主要是闫杰,其他能够创作出优秀剧本的几乎没有。目前,这几位戏剧创作者都已60岁以上,全部退休,并因身体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大都停止了创作。未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下的专业创作者有58岁的刘庆林、39岁的唐丽娜等3人,业余的创作者有50岁的王子群,59岁的韩新岭,51岁的郑朝广,57岁的李少华等7人,在这一批人中,目前还没有创作出特别优秀的剧本。这一批创作者的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而且专业创作人才数量不足20%。50岁以下、35岁以上的全市专业戏剧创作者仅有3人,35岁以下的没有1人,全市业余戏剧创作者虽然有7人,但40岁以下的没有1人,在这一批人员中,也没有创作出优秀剧本。从地域和创作机构来看,60岁以下的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创作人才空白的县有4个,分别是太康县、郸城县、扶沟县、淮阳县。全市除郸城县、项城市文化部门还存在文艺创作股(室)外,其他县(市、区)已没有或名存实亡。就市级来讲,周口市文艺创作室也区区只有6个编制,还常年空编2个。20年间,全市对戏剧创作人才的培养、引进、招录等都是空白。总体看,全市10个县(市、区)60岁以下还在创作的专业和业余戏剧作者共计11人,50岁以上的占70%,35岁以下的无1人,且总体创作水平不高,创作队伍弱小。
     
        二、周口戏剧创作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和分析来看,目前,周口戏剧创作队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人才断层,尤其是专业的戏剧创作人才奇缺。目前,周口已处在戏剧创作人才队伍严重断层状态。全市9个县(市、区)有4个县既无专业戏剧创作人才,又无业余创作者,占全市县(市、区)数量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个问题已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
        二是创作队伍年龄老化,创作水平不高,没有优秀作品呈现。目前周口市所有戏剧创作者,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40岁以下的仅有2人,其余全在47岁以上,已处在严重老龄化状态。没有退休的戏剧创作者在近20年间虽然有新剧本出现,但没有一部优秀剧本,被搬上舞台的也极少,更不要说获奖作品了。
       三是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支持力度小。从全市各县(市、区)县级文化部门内设创作机构来看,专门文艺(剧本)创作单位大都空白,占县(市、区)数量的80%。全市在2015年前到文革结束30多年中所有创作机构未招录一个创作人才。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造成社会力量支持戏剧创作的措施少之又少,整个社会环境也不乐观。
     四是无创作经费,创作条件和环境差。市县两级财政都没有设立专项创作经费,有时创作者只能自掏腰包、自己克服困难。有些创作单位没有配备电脑、打印设备,甚至连办公室空调都没有,更甚者连创作使用的纸张也没有。对业余创作者来说,创作中要克服的困难会更多,创作条件和环境之差难以想象。
     五是激励戏剧创作队伍发展的机制没有建立。市县两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没有制定专门的戏剧创作人才培养、引进长远规划(计划),也没有设立专项人才成长、优秀作品评奖和奖励制度或项目。周口市虽设立了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但不包含戏剧创作的单项评奖和奖励,只是对演出团体给予评奖,针对戏剧剧本和戏剧创作人才的评奖是空白的。
     周口戏剧创作人才的断层、戏剧创作队伍日益弱化的影响和恶果,已经充分显露出来,出现了剧本荒、原创优秀剧本空白、市内演出团体外购剧本等现象。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影响的不仅仅是周口戏剧事业的发展,而是严重影响到周口文化强市建设。

       三、发展壮大戏剧创作队伍的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制定戏剧创作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首要是市县二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要提高对戏剧创作队伍重要性的认识,站在文化强市建设、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认清戏剧创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是直面现实,针对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着眼长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戏剧创作人才培养、引进和戏剧创作队伍发展规划,不搞花架子,采取得力措施,切切实实做好戏剧创作队伍建设工作。再是建立或恢复文艺创作机构,特别是解决好现有文艺创作机构内编制被挤占的问题,对机构内非专业创作人员进行“腾笼换鸟”,空出编制数,招录年轻的创作人才。
      二是广开门路,不拘一格,建立广纳贤才、培养优秀人才和奖励优秀剧本、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要建设优秀的戏剧创作队伍,实现戏剧创作队伍良性发展,调动专业和业余戏剧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根本的是建立激励机制。第一,充分利用好现有人才招录政策,面向社会通过招考录用年轻的戏剧创作人才,利用好引进人才政策,面向广大业余戏剧创作者,面向市内外,将优秀的业余戏剧创作人才引进专业创作队伍中来。第二,打破身份界限、单位界限,无论是对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戏剧创作者一视同仁,开展培养、培训,只要成才和创作出优秀作品,都平等给予重用和奖励。第三,市县二级政府部门都要建立优秀戏剧创作人才和优秀剧本评奖制度,专业创作者和业余创作者一律平等,只要有成就就给予名誉和物质、资金的重奖,让他们有地位有获得感有成就感。第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戏剧创作队伍发展中来,只要为戏剧创作队伍建设做出贡献的社会力量,政府就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大力支持,注重实效,各级政府要将创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改善戏剧创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市县二级政府应该结合创作经费空白的现实问题,根据当地财政实际状况,尽最大能力把戏剧创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解决好几十年没有创作经费投入的尴尬局面。主管戏剧创作的宣传、文化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向政府部门多呼吁多争取,做好广大戏剧创作者的后盾。根据市县二级戏剧创作机构办公条件较差的情况,有步骤地逐一改善,努力为广大戏剧创作者改善创作环境。同时,勇于创新,深化改革,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行创作经费的投入,形成更好的戏剧创作的社会环境。
       四是自强不息,勇于奉献,广大戏剧创作者要自觉为人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作为戏剧创作者,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有事业心,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有正义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人民喜爱的优秀剧本;作为戏剧创作者,要有担当意识,有创新意识,有时代精神,有奉献精神,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家国情怀,弘扬真善美,创作出无愧时代的精品剧本;作为戏剧创作者,要有自强不息的品格,有不甘坠落的骨气,有不浮不躁甘于寂寞的定力,有德艺双馨的追求,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能够传世的优秀剧本。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优秀成果,才能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改变现状,实现戏剧创作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
       如果没有创作剧本的人才,特别是创作队伍弱化甚至消失了,那么剧本生产的源头就涸竭了,戏剧事业的基础就崩塌了,因此,发展繁荣戏剧事业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戏剧创作队伍。面对戏剧创作队伍存在的人才断层等严峻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的话,将悔之晚矣!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24309号-1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主编:王延亭丨副主编:吴红宇 李中华丨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