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消息称,为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落实,国务院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同时,要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8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表面上看,青少年近视只是属于孩子自身的习惯问题,顶多也就是父母平时的管教问题,如此上升到国家政府层面难免有人会认为小题大做。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较之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也稳居世界第一的现状,此时实在需要有“国家动作”。 而实际上,当近视呈现出群体化,以及年龄阶段性,比如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足可见青少年近视非但“一日之寒”,更并非只是孩子自觉与习惯,以及父母平时的监管,而是以往各级政府部门重视不够、学校管理落实不力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有学生已经不适应长跑,到肥胖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的体征,再到近视眼随处可见,等等这些都在表明青少年的体质已经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同时,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大政方针被提上时代议事历程。只可惜,即便是这样,由于缺乏刚性的问责,缺乏倒逼层层抓落实的考核、问责的制度设计,甚至是如何改变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方面,还缺乏具体的抓手和推手,最终学校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首位,不惜以牺牲孩子的体质为代价,包括青少年的视力。 毫无疑问,要改变当前很不乐观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包括使近视率这样的“国际尴尬”都得到根本性扭转,真正体现出国家政府的责任和当担,就务必要敢去啃以上这些“硬骨头”。同时,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同时,又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做法和措施。比如,针对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手机这种“工具”当“玩具”情况,如何科学管理手机等电子产品,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对手机的认识、使用,这些都需要具体细致设计一番,需要有清晰的规则制度要求,以及一以贯之的执行力度。 只有如此一丝不苟“小题大做”,才可避免避免“一刀切”操作不下去而曲高和寡、功亏一篑乃至前功尽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