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爱柳,源自柳不太讲究生存条件,哪里有黄土,哪里就是它的家。
柳,虽普通,但大有“木秀于林”的独特风格。杭州以柳浪闻莺为西湖命景,是一种朝气;河西走廊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左公柳,是一种浩气;南京柳树湾、天津杨柳青等以柳作地名,是一种雅气;柳作为扬州市树,深得人喜爱,是一种大气。 本以为柳门单势孤,后来,在书中了解到,柳是多姿多彩的庞大家族。既有《诗经》中的杨柳,也有《阳关三叠》中的灞桥柳,有《望海潮》中的烟柳,还有贺知章的二月柳、李商隐的春柳,甚至村庄院落里做风景的垂柳。当然,最能代表故乡情结的是绵羊柳,因该柳春天飘絮状如绵羊毛而得名。
这些都是自然的造化,柳还有更高层次的人性魅力。在吾乡,柳和人有一种特别的情结,未在那里生活过的人,很难体会它的价值。乡人把柳作为家庭成员,和故去的人更是根连着肉,梢连着心,一脉相承不分离的亲近。
老人一旦去世,儿孙们第一件事就是在长辈的带领下,直奔村头那棵大柳树。跪在柳树下,报告老人去世的消息,并请柳回家给老人尽孝。然后把大柳树伐了,树干做棺材,选擀面杖粗的柳棍,截约二、三十厘米长为一段,把白纸裁成四指宽的条,再把纸条剪成马尾状,螺旋式粘贴在柳棍上,它有个揪心的名字叫哭丧棒。再选一棵两米长带杈的柳枝,上头挂一串用草纸剪的铜钱,再系一根红布条,也有名号叫引魂旗。在举行葬礼期间,长子披麻戴孝,双手捧着哭丧棒到舅舅、姑妈门上报丧。这期间孝子们迎宾送客,祭奠亲人,都离不开哭丧棒的陪伴。出棺时,长孙扛着引魂旗走在棺前,领故者魂魄下地,入土为安。 棺木入土后,哭丧棒围着坟墓鲜土插一圈,引魂旗插在坟半腰上。哭丧棒和引魂旗,通人性知情理,还原了柳的本能,生根发芽。亲人躯体慢慢毫无保留地馈赠给了柳。柳的根、干、枝叶里,似乎流淌着亲人的血脉,完成了由人到柳的嬗变,创造了人柳合一,人就获得了永生。 只三五年,那哭丧棒、引魂旗便根深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柳的干,沧桑敦实,柳的枝,飘逸秀丽,在坟上搭起了参差斑驳的穹顶,为坟墓遮风挡雨,形影不离地守护着远去的亲人。 清明时节,子孙们为先人的坟墓添上新土并祭祀。柳也从叶桠间吐出无限白絮,随着春风漫天飞舞,那白絮如忠实的信使,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乡人找到回家的路。更重要地传递了柳和祖先打开的心结:人间何觅真善美,质本洁来还洁去;树高千尺不忘根,人柳本是一家亲。 柳看似简单,其实很神奇。无论春夏秋冬,那哭丧棒、引魂旗,插在坟上都能生根发芽,成为寥落阔大的田野上一抹亮色。正是这种速生的生命力,智慧的乡人才在万木丛林中选柳哀悼亲人,与 故人为伴,化作另番风景。这是一生都无法割断的痛和情,常念常青,温暖人生涟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