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大精深,不但可以标本兼治,而且里面还有深厚的文化,如果不知道,那就被人笑话了。有了中药方之后,就要到中药店去抓药。在中药店,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 说起这个抓药而不是买药,其实还有一段历史。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后来,人们开中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或四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
直至今天,病人到中药店仍然说“抓药”而不说买药,主要是为了纪念孙思邈,寄托着一种相思一种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