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
韩鑫和沈晴不是特例,一定还有很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舒适区,某一时刻突然反思:我除了升职加薪让自己吃饱,还能有什么用处?这种心理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好解释——当生理、安全、社交需求得到保障,人类开始产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韩鑫和沈晴申请成为了益桥伙伴(Fellow)——益桥未来公益领袖计划的培养对象。
公益。到这里才敢提这个词。因为在刻板印象里它通常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但是看这些年轻人走向公益的故事不需要带着浓浓的牺牲感,这是他们发觉自己更大社会价值的过程。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公益?
这个问题在沈书培看来不需要特别思考。“它是最能帮我了解整个社会处于什么状态,正在发生什么变化的途径。”沈书培是Charles and Keith的市场经理,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市场营销策划和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今年8月,恰恰是收到升职通知的那一天,沈书培递出了辞职信。
选择公益事业,对她来说是自我价值的一次探索。“用五年时间做到经理,接下来我的方向是什么?这么久以来我真正传播的是什么、对社会有什么意义?”说话间沈书培把手里握着的手机放到空荡荡的桌面上:“就好像你在公司里朝九晚五,却不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对公司的益处是什么,公司的整体运行是否良好,这种迷惘状态下你不会有危机感吗?”她看着孤零零的手机发问。
所以4月的某一天沈书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益桥领袖计划的选拔消息时,就被“遇见另一种可能”这句slogan打动了。从那开始,四个月间,她经历了三轮面试,跟来自十个国家的华人青年竞争益桥Fellow的名额。她认为成为益桥Fellow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自己进入公益领域所需的各种资源支持。最终她如愿了。
沈书培跟益桥中国之间签了培训协议。从原来公司辞职,她就接受了益桥提供的为期12天特训,由来自公益领域和商业机构的资深专家为她上课。之后沈书培到心仪的社会机构面试,这些机构都是与益桥项目对接的顶尖公益组织,每次面试都有益桥的教练陪同。她收到了三份offer,其中壹基金原本提供了深圳CRM的职位,但因为沈书培家在上海,机构为了竞争人才,在上海为她设立了相同职位。现在她已经入职壹基金三个月了,每个月都导师培训,平日里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跟益桥机构的教练商量。益桥就如它的名字——成为向公益领域输送人才的桥梁。
公益跟普通人之间隔了什么?有人把它的门槛看低了,单纯做了付出的准备却没考虑在公益组织能胜任什么职位、缺少哪些知识技能;有人把公益门槛看高了,惑于一个人努力遇到问题不知该跟谁讨论、又担心收入问题。如果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能拆去公益的门槛?益桥正在做这样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