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王艳芳:平凡教师如何创造“教育传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借助阅读,悄悄成为你自己

   1988年,刚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山东省威海市郊区的一所职业中专的幼师班任教。爱读书的我再也不用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书了。在办公室和宿舍里,在明亮的灯光下,看到天亮也没人管了,那种感觉真爽呀!我读了琼瑶小说,又接着读罗兰、刘庸和林清玄的系列小品文,尤其是读了几部名着——夏洛蒂的《简爱》、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非常过瘾,直到现在有些情节仍记忆犹新。

  为了孩子上幼儿园方便,我调进城里,进了小学。从教大孩子改教小孩子,巨大的落差让我很不适应,半年多中午我都吃不下饭。孩子们唧唧喳喳,闹得我头疼。课余,我喜欢钻进学校的阅览室,躲个清静。阅读室设在当年英国人盖的小楼的地下室里,很阴暗,借着窗外斑驳的阳光,我一本本翻着藏书。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本很陈旧的书《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读师范时就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但还未读过他的书。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些题目诗意沛然。再看文字:“学习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从未读过的这些文字让我兴趣盎然。“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天哪!这话如同照进我心灵的斑斓阳光,猛然唤醒了我的灵魂。

  我开始仔细地读这本书,发现很多教学中的困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现在提倡的很多教育理念这里都有,只是换了新的“包装”。我马上去书店为自己买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放在案头。每次翻读我都有新的收获,都会怦然心动,真如歌中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这几年,我一直关注《中国教育报》评选的推动读书人物。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10位推动读书人物中有3位在孔孟之乡。我在感到无限荣光的同时,又感到惭愧。读着他们的读书感悟,真感觉自己在虚度年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凌晨3点,我来到书房,把他们的语录认认真真地抄在笔记本上,并把他们读过的书一一罗列下来,我发现只有极少部分自己读过。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多读书,特别是那些教育大家的理论经典。

  读书长精神。慢慢地读得多了,我的随笔有了底气和灵气,写起来也驾轻就熟,还有了变成铅字的喜悦,出书的梦想也接连实现了。

  有人说,40岁以前的容颜是父母给的,40岁以后的容颜是自己给的。人到中年,我愈发觉得外表的装扮不是很重要了,读书才是保持美丽的秘方。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也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这真是至理名言。

 

  用课程款待孩子,保卫童年

   在音乐教学中,我不唯教材至上,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音乐特点出发,设计有吸引力的音乐课堂:用美妙的音乐如问好歌、安静歌、棒棒歌等,指挥孩子的行动;把央视的金牌节目搬进课堂,招聘小老师、砸金蛋、黄金100秒……这些充盈着教育智慧的妙招让孩子们对我的音乐课非常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培养低年级孩子聆听音乐的注意力,我会神秘地对他们说:“孩子们,老师有部DV!”于是,好几个孩子都睁大了眼睛到处找。看着他们满脸的疑惑,我笑着说“不用找了,DV就是老师的眼睛。现在我就开始拍摄了,谁的目光和我的镜头对上了,就拍摄成功了。”这样充盈着童真童趣的语言充分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打开低年级孩子心门的钥匙就是用童话般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段,因为他们的世界还带有浓烈的童话色彩。

  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让孩子们与众不同。可现在很多学校甚至家长都不太重视,一些学校尤其是中学,甚至会将音乐、美术等课停掉。

  一声叹息的同时,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无力改变大环境,只能从自身做起——用经典音乐“保卫”孩子的童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