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可走——访常派优秀传承人虎美玲(4)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袁爱华


 

        提到常香玉老师,虎美玲再次提到了恩师的教诲:戏比天大。
 
        旧社会梨园里有一句话:戏比天大。唱戏的不疯魔,不成活。
 
        作为一代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她把戏当成一生的事业为之奋斗。她的勤学苦练为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虎美玲提到恩师常香玉,她说:老师在唱戏方面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聪明,她是靠勤学苦练走出来的,有时候一句唱词,她能唱上百十遍。在我看来,她对豫剧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把豫剧向前推进了一步,向更高、更深领域推进了。她的成功,靠的是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艺术道路没有捷径可走。

 
                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
 
        提及虎美玲为郑州市做出的贡献,那是一火车都拉不完的话,数次进疆慰问部队官兵,她不惜送文化下乡。大夏天,她在乌鲁木齐演出,一不小心被玻璃扎破了手,鲜血直流,她二话没说,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到医院缝了七针,为了不耽误当天晚上的演出,她不顾伤口疼痛,拒绝在医院养伤。包扎好伤口,又开始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来了。
 
        提到她为郑州市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中原大地上有她奉献社会的身影和爱心足迹。郑州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登文章《郑州的柏油马路上流着他们的血和汗》,此文对虎美玲等剧团演职人员的先进事迹予以整版报道。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她响应政府号召带团赴新疆建设兵团等地慰问演出,一场演出她为郑州赢来了数吨沥青、石油、混泥土的赞助。提到她的爱心奉献,从她数年来收养的孤儿、失学儿童身上可以感受到她的博爱和善良。提到她对艺术事业的无私奉献,从她历场的省城高校大学生校园巡回演讲中可以看到,提到她对艺术的执着,从她每天的坚持练功唱戏中,可以看到她对“艺无止境”的理解,从她青春依旧的心态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生命是永远常青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作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艺术家,她一直保持着一种学习的心态,这是最宝贵的。
 
        看过虎美玲演出的观众朋友都知道,她在舞台上,带给观众的永远都是青春靓丽的俊美形象,不管是从唱腔还是动作,都让人无可挑剔。她不仅扮相端庄秀丽,还声情并茂。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从艺之人都深有感触的一句话。

        面对记者的采访,虎美玲深有感触地说:戏曲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给丢了。我之所以年近古稀,还能有这么好的嗓子,得益于年少时的勤学苦练,那个年代,我们唱戏没有电灯,我们用的是气灯照明演出,没有练功场,打麦场就是我们的练功场。在我看来,从艺之人,没有真功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走不下去的。我们那个时候没有麦克风,完全是清唱,可我们是真功夫。梨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冻不死唱旦的,热不死唱花脸的。为了把戏唱好,我们戏曲演员一个妆化下来要三个多小时,从头套,头饰,面部化妆到服装都是非常讲究的。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方便图省事,给观众留下一个不完美的舞台形象。作为一个戏曲演员,从唱腔到扮相,从表情到动作,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能有任何闪失,一个动作,一句唱词的失误就会导致整场演出的失败。
 
        时下,古稀之年的虎美玲还在关心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她有一个心愿,想在自己身体力行的时候,在自己有生之年,把戏曲艺术传给喜爱戏曲的下一代。她想把中国的传统戏曲给完整地保留传承下去。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采访中,虎美玲说了这样一句话:“每当工作、生活中遇到不平的待遇或是受了委屈,我就会想起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常说:前面有个赶车的,后面有个挑担的,做人要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再过几个月,今年我70岁了,唱了一辈子戏,还没唱够。我想把我唱过的戏拿出来教给学生们,我想把戏曲艺术传承下去。”言谈中,可以感觉得到,她对戏曲艺术的痴心不减当年。她时常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把最美丽的形象带到舞台上,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让观众走进戏园子不是听戏,而是欣赏戏曲艺术。”这就是人民的艺术家虎美玲,这就是常派的优秀传承人虎美玲,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戏就是她的事业,唱好戏就是她的本职工作,在她的心里,只要让她唱戏,比干什么都快乐。在她的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把戏曲艺术发扬光大,让豫剧这个国粹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