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伊川金呼沱村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李广欣(河南)

            
        我不是高山镇金呼沱村人,金呼沱村也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对金呼沱村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源于我的姨父姨妈家在该村,也源于该村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  
        金呼沱村位于高山脚下,全村约四千人。关于村名的由来县志有记载,村民也有流传。古时十年九旱,庄稼常年欠收,人们温饱都难以维持,期望多降甘霖,以求五谷丰登,故而借吉言取村名金呼沱。           
        翠微憩鹤山                         
        金呼沱村南的山古代称憩鹤山,海拔451米。据传远古时洛阳龙门南为五洋江大湖,这里露出个山顶,时常有白鹤在此休憩,故曰憩鹤山,近代人们也称为高山或青石山。山顶有巨石,古称“练船石”,中间透着巨孔,相传大禹治水时的遗物,是古代系船之地方,这块石头至今仍完好。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的高山比起今天要高峻的多,即使七八十年代仍然如此。每次到姨家必须翻越该山,土路崎岖难走,山上青草如茵,但树木稀少,且多为灌木丛。上一趟山必须歇息几次方能登上山顶,当时感到山是那么的高。    
        高山的青石很有名,是制作碑刻及烧制水泥的好原料。高山的青石碑到享誉伊川及周边各县,村里多精巧石匠。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山南建起了水泥厂,就地大规模开采。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山势明显挖低了不少,出现了多个巨坑。近些年拓宽新修了进村的水泥道路,不用翻山可以直接驱车入村,极大便捷了山南北村民的出行。
       清代同泰寨门              
       金呼沱村不算很大,但古迹却不少,都是清代建筑。至今还保留有同泰寨西东两寨门及杨氏宗祠。     
       西寨门位于村西,背西朝东,青砖石条拱券结构,建筑古朴精致。西寨门宽5.8米,门宽3米,门洞高3.2米。寨门正上方青石匾额刻有“望瑶池”三个楷书大字,右左两侧各有一行小字,分别为“宜邑屏南金泘沱村”“大清同治五年谷旦”。另有一副楹联“仁心盘根远,义气筑垣高”。同治五年为1866年,距今152年。  西寨门西墙上镶嵌有《重修炮楼寨门楼房合序》碑刻,四方形,碑刻不大。记载着当年金呼沱村民修建同泰东西寨门过程及规格等。 
        东寨门位于村东,正上方青石匾额刻有“瞻紫气”三个大字,右边一行竖排小字刻着“同治丙寅年修建”,左边为“宜邑金泘沱村”。还有一副楹联,可惜只剩下右侧残石一块,字迹模漫难以辨认。东寨门规制与西寨门相同,亦宽5.8米,门洞宽3米,高3.2米,亦为青砖石条砌成。   
       旧时的金呼沱村寨门寨墙外还环绕有寨壕,宽五米,壕水深二三米。夏天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水里游泳嬉戏,天真的笑声在山村间回荡。寨壕外不远处有一棵古皂角树,有数百年历史,树杆粗壮,三四个人才能勉强合抱住,枝叶茂盛,犹如一把巨大的伞盖遮雨蔽日,每每炎热季节,下雨时侯,村民路人就在下面乘凉遮雨。可惜后来被砍伐,不然对村里来说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呼沱村的寨墙早已拆毁完毕,沟壕已早已填平,遗迹全无。仅有东西寨门在延口残喘,在无言地诉说着无情岁月的风雨沧桑。西寨门近年进行了修缮,保持还比较完好。但寨门外堆满垃圾。东寨门尚未维修,右侧护墙已坍塌,墙体多条裂缝,寨门顶上灌木杂草丛生,亟亟可危!如此150余年的之古寨门在伊川县已寥寥无几。 
        清代杨氏宗堂      
        金呼沱村杨姓人家据传为北宋名将杨业之后,村里杨氏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之多。而且高山镇黄村的杨圪垯自然村,鸣皋镇杨海山的杨氏人户多由金呼沱村迁去。这几个村杨氏人家每年多到金呼沱上老坟,而且金呼沱村的杨氏祠堂也由这几个村共同捐资修建。  
        金呼沱村的 杨氏宗祠位于东西寨门村中间,东西大街上,与村两委相邻。据祠堂拜殿内东侧保存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孟春月下浣榖旦树立的《建修拜殿碑序》记载:“吾宗祠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其䕺(丛)公倡率剏建。修建正祠三间,门楼一座,耳房两间。而应修之拜殿尚付缺.........现宜清、齐政者欲补前人所未尽添修斯殿,遂邀其众执事公同磋商,外村族户复捐相助,就原有台基鸠工兴建,而拜殿三间已工落成,由兹殿宇聿新……”碑文有清邑儒学生员二十世孙尧松,杨作栋薰沐撰文并书丹。    
       祠堂拜殿西墙壁镶嵌有《四O感德铭》,树立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臈(腊)月,碑文记载杨氏四公于同治年间创建同泰寨事迹:"桂堂讳其䕺(丛),宜亭讳其义,姓杨氏。创修同泰寨,寨首也。同治丙寅捻匪猖獗......"邑儒学生员南卿李炳炎薰沐撰文,生员长菴白囱庚沐手书丹。   
       明清时期金呼沱村杨氏人家还出过状元,至今还保存有当年御赐的“状元及第”木匾额。   
       自1932年后,祠堂多年失修,殿倾墙斜,瓦脱椽露,风雨浸淋,几成危房。2015年金呼沱与高山杨圪垯,鸣皋杨海山等村杨氏人家捐款在原址重修宗祠。建有门楼一座,拜殿正殿各三间,但没有耳房。墙体新砖,房顶由灰色易为黄琉璃瓦。宗祠焕然聿新。2018年6月被伊川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金呼沱村人早已摆脱了贫困,绝大多数村民都过上了比较富裕幸福的生活,我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欣慰,默默祝福金呼沱村父老乡亲明天日子更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