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发展理念 注重高质量发展 ——汝州市产业集聚区连续三年综合实力位居全省20强 记者郭世清 通讯员 王德伟 赵彦伟 三年来,汝州市产业集聚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三提、两改”,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质量效益、科技创新、集群发展、绿色集约同步提升,有力推动产业集聚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四上”企业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5.03%,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15.1%,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实现税收超10亿元。2017年至2019年,汝州市产业集聚区连续三年进入全省20强,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秀产业集聚区,连续三年保持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称号,有力地提升了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在全省产业集聚区中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推动产业升级,注重质量效益提升坚持“无中生有”、全产业链招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承接沿海、郑州等地区产业转移,按照“园中园”模式,在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大力培育发展机绣纺织、汽车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并重,突出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同时,推动能源化工、环保建材等传统产业实施“三大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目前,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环保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机绣纺织、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格局。2019年,新兴主导产业总产值占产业集聚区总产值比重达到33%,集群发展效应初步凸显。坚持招大引强,突出发展主导产业。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目前,总投资20亿元的汝丰焦化装备大型化改造升级项目、总投资23亿元的天瑞水泥智能化生产线及骨料线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润灵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在快速有序推进,带动产业集聚区形成新一轮的项目建设高潮,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加强平台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发展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承担落实发展规划、推动政策落地、协调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经济管理职能。成立于2014年的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区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立足产业规划区主战场,开展公司化运营,承担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投资与管理、土地整理与开发、外包服务与咨询服务等开发建设和运营职能,以ppp合作等模式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成为政府资金的“放大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助推了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 此外,汝州市产业集聚区积极主动作为,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协调对接,大力支持企业组建技术研究中心,鼓励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工作,努力实现大中型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目前,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形成汝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宏翔创业服务中心等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产业集聚区创业服务中心、汝绣产业服务中心、汝瓷产业孵化器、天瑞创业服务中心等4家市级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载体,孵化场地总面积36.2万平方米,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效、有序发展,让在孵企业更加快速地成长。同时,孵化器与河南省化工学会、生物医药学会、食品科学学会的技术转移分中心等科研院所和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平顶山学院等省内多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坚持龙头带动,注重产业集群培育突出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配套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密度集聚抱团式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以天瑞焦化、汝州电化、汝丰焦化为引领,带动恒生科技、欣裕科技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区最大的产业集群,实现核心企业效益逐年增长。机绣纺织产业,以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产业园为依托,促进原料供应、生产物流、设备维护便利化,已入驻机绣企业160余家,2019年机绣产值占集聚区工业总产值的22.9%。装备制造产业,以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依托,以增强车辆、森地电动车为引领,带动博睿斯重工、昊博专汽等企业快速发展。在产业链项目招商方面,围绕绘制“四张图谱”,落实“四个拜访”,积极对接各产业专班,侧重产业链项目和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链高端项目招商,推动全产业链招商,促进产业抱团发展,努力实现集聚区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突出环境优化,注重营商环境营造针对重大园区和在建和续建项目,明确县级领导分包责任,落实项目首席服务官和服务专员制度,实行“保姆式”服务。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集中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全力保障各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建立政银企三方沟通协作机制,成立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建设项目联审联批机制,提高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缩短项目手续办理时限,加快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核,土地报批、建设许可等手续办理进程,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完善检查评比机制,建立项目建设微信群,每天通报在建项目人员和机械投入情况;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利用每周召开的班子扩大会议,汇报项目周进度和下周计划,记录在案并督查跟进;督察组针对处于不同阶段项目,分别列入督查项目和评分项目,每半月进行一次评比,项目评分落后的首席服务官进行表态发言,形成推动项目建设合力。 突出联防联治,注重绿色环保发展按照“责权明确、监督有力、运转高效”要求,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环保工作格局,促进园区环境质量继续稳中向好。加强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在线监测,加大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形成严查重处高压态势,确保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大生态环保新格局。同时,提高入园企业能耗门槛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严格控制高能耗企业入驻,严禁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落户,对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污染轻、符合产业导向的优先准入,产业集聚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污水集中处理率与污水集中处理达标率均居全省产业集聚区前列。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