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早就听说社旗县李店镇常庄村产业扶贫基地是由一位省人大代表创办的,3月24日,笔者联系上这位女代表、女支书,走进了她创办的产业扶贫基地。 当日13时许,不顾天气炎热,身着单衣的李连文已经在猕猴桃基地里忙碌起来了。“这猕猴桃是去年栽植的,趁苗木小,空间大,我们搞起了瓜菜间作套种,去年先后套种了西瓜、洋葱、黄姜,收获不小啊。目前,我们这个产业扶贫基地已经流转土地560余亩。”李连文说。 1965年出生的李连文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当选为村妇女主任、计生专干、村支书、河南省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颇具经济头脑的李连文首先创办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随后经营盛阳家庭农场,建立种子基地,带领村民搞小麦良种繁育,再后来又经营了一家假发工艺品车间。去年,建设了常庄村猕猴桃产业扶贫基地。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起来才算富。”李连文说,“我成立了盛阳家庭农场种植猕猴桃,已有56名贫困村民在这里打工。村民普遍缺乏资金,我对村民承诺的是‘我出钱耕作、购买苗木、聘请果树专家技术指导,你出力劳动,咱们共同受益’。”李连文介绍,产业扶贫基地要形成瓜、菜、果轮作套种、按照季节轮换依次发展,趁猕猴桃不到挂果期,行间里根据季节先套种西(甜)瓜、西红柿等,收获后,甜瓜秧、西红柿秧等也有用处,用来饲养农场里的羊、柴鸡、土猪等,羊、柴鸡、土猪等的粪便又可以做田地里的肥料;随后根据季节的轮换,再分别依次种植洋葱、黄姜等。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猕猴桃产业基地内,猕猴桃枝芽已经萌动,树行间已经耕作出来。工人们正在为果树追施农家肥。今年56岁的徐英奎就是其中一名产业工人,他是常庄村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徐英奎说:“以前主要是家里地少、劳力少,缺资金、缺技术。去年开始,我来扶贫产业基地打工,到现在干了一年多了,一天干七八个小时,一个小时挣七块钱,一年下来光工资就收入一万六七千块钱。” 家住金章村的村民金国才也在这里打工。57岁的老金一边忙碌着一边说:“我年龄大了,外出打工人家也不要,在这里打工,按小时给钱,一个小时七块钱,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一千六七百块钱哩,还能照顾家小,真得劲!”李连文介绍,目前,常庄村猕猴桃扶贫产业基地内已发展将近猕猴桃1000亩。在这里长期务工的农民工有50多人,其中有十几人是贫困户,其余大多是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既是常庄村的党员干部,又是省人大代表,俺要抓住机会,形成种植、养殖、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李连文指着刚建成不久的仓储冷库信心十足地说。( 常杰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