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是个好人。
难道说谁是个好人也值得一提吗,一个人只要不犯法,你能说谁是个坏人吗,在这个标准下,恐怕“好”一词便是芸芸众生的代名词,任谁都可以挂上这个招牌的。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又不然。不久前几个文艺界的朋友聚会,一位已退休的著名演员敬酒时说,敬你一杯酒,你是个好人,现在文艺界好人太少了。恐怕他的好人标准太高了,因而得出悲观的结论,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在民间一直存在着判断一个人以简单的“好与坏”为标准,而且有自己的尺度。
罗云先生
长久以来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正直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很多美好品质都是从正直这个母体上衍生出来的,比如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真诚、处事公正、实事求是、清廉自守等等,仔细想一下,哪一种不是和正直血肉难分呢,一个不正直的人能认真负责么,能真诚待人么,你能指靠他公正处事么……一个人失去了正直便失去了做人的一切。可惜,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至今尚未被人们所省察和理解,因此也很少被人提及,我觉得罗云完全可以划入正派人之列。他的早年的为人可以从报告文学《申凤梅》一书中得到证明。他习武生,苦练基本功,长靠短打,英武矫健,他扮演《智收姜维》中的关兴,1963年3月进京演出,受到李少春先生的赞赏,并嘱托剧团好好培养,把他当作大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申凤梅要挑选一个有文化、责任感强、处事公平,善于思考的青年演员做导演,她任谁不用,偏偏挑上了18岁的罗云。
一个18岁的毛头小伙子竟然对戏曲名家申凤梅“指手划脚”,还有时向她发个小脾气(事后还毕竟知道去赔礼道歉)这在中原戏曲史上恐怕是一桩趣闻轶事。戏曲界一向是个是非丛生的地方,常言说“宁领千军万马,不带戏子一帮”,确是经验之谈。这里绝对不乏“当面哥们姐妹,背后搬弄是非”之辈,但十多年来很少从罗云口里听到臧否人物(他也评论过人事长短,但绝对是实事求是的,公正为怀的,这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这大约也和他认认真真干自己的事业,不介入无谓的人事纠纷,独善其身的做人态度有关。
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省剧协组织的由他给虎美玲导演的《宝莲灯》的座谈会上。他的谦虚、温文、沉实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以后交往渐渐多了起来。但由于不在一个单位,又各忙各的事,他前几年断不了到外地给人排戏,近年忙于在电视台搞文艺专题,而电视台的工作几乎总带有突击性质,因此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只要有间隙,隔一段他总要来看看我,每逢过年逢节,他夫妇总惦记着我这个“跑单帮的”,家常便宴尚在其次,重在叙旧和交流,但关怀之情我是感受到的,尤其是和戏曲界那些艺术家朋友们对照之下,我更是感激而珍视的,因为他不是那种用你时抱佛脚,用后形同路人的人,这太难遇了,也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为人。几年来都是如此,我觉得这是一位稳定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可以用初交如春风扑面,日久而醇厚愈烈来描述。
罗云先生
罗云是中原地区有数的几位导演名家之一,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多个剧种40多个剧团的导演工作,导演了像《明镜记》《智收姜维》《红娘子》《舌战群儒》《诸葛亮出山》《陈世美喊冤》《粉黛冤家》等100多出戏,获得了多个省地及国家的奖项。近年来又涉足了电视、电影艺术,先后参加了河南电视台87、90、92、96、97、98年春节文艺晚会,电视专题片《中国·豫剧》,并多次主持电视综艺晚会《七彩虹》、戏曲晚会《梨园春》的导演工作,电视戏曲《糊涂盆砸锅》、电视连续剧《常香玉》的导演和副导演,并获得多次奖誉,可谓硕果累累。去年为山东济宁导演的《孔尚任》,在京演出颇获好评。
他是个名符其实的实干家,但他绝不是一般意义的实践者,他是一个有见解、有胆识、有追求的艺术创造者,即使名家的剧本他也要审思明辨,补其不足,正其谬误,来个“太岁头上动土”,在舞台时空的立体建构中,从舞美、音乐到演员的服饰、化妆、身段、造型,他都追求一个美字。他总希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追求一种纯朴、雅致、和谐、舒展的艺术风格。但这一切又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他几十年来广收博蓄,转益多师、苦学敏思得来的。
你到他家里看一看,他的书柜给人一种进入中药铺的感受,一个个小柜屉分门别类存储着他搜集来的宝贵资料,像采自名山远海的人参、灵芝、玳瑁和珊瑚,经他溶化、配伍泡制之后,再加上他的细心呵护,使肌体赋于新的生命。但这却来自一个只念过小学二年级、8岁即进入剧团摸、爬、滚、打过来的人,他该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他更该有一种多么执著的追求,他该获着一种多么高远的志气!正像他自白的那样,他是在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痛苦求索”。正是这样,像罗云这样一批有学养、有追求、重实干的人才是当今戏曲界的宝贵财富。罗云这几年来似乎更多地介入电视艺术,但未尝不带有几分无奈。戏曲这个曾经辉煌了数个世纪,对哺育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灵魂立下赫赫功勋的灵魂工程师,已到了夕阳西下的黄昏,在这样的时刻,即使再有更多的罗云式的人物存在和拼搏,也仅似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再难以托起戏曲的朝阳,只不过增添几缕悲壮的光彩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罗云的穿涉别务,具有更重要的别辟蹊径的意义。
在建国五十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罗云更忙得马不停蹄了。刚从临颍南街剧团回来,又跑到鹤壁,几天后又折回临颍,然后主持省电视台、省文化厅迎国庆大型文艺晚会的导演工作,使人想到奔驰于征途的骏马、迎着硝烟的战士。
祝愿他的面前少一点荆棘,少一点坎坷,祝愿他有一个更加丰硕的明天。
原载《南腔北调》1999年6期,此文收入200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艺耕集》罗云著 (附录443页)
李铁城:河南省新密市人,著名诗人,作家,著名碑碣艺术家,先后任齐齐哈尔市中学教师、《莽原》杂志编辑、《当代人报》副主编、河南省《文化志》主编。现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曾出版《新道德经》《李铁城书画诗文选》《李铁城诗词选》《杜甫诗传》《失爱者》《孔子之碑》《振兴门记碑》《巩义三碑》《荥阳当代名碑》《昂昴溪大遗址赋》等。曾撰文并书写许多重要碑碣:轩辕黄帝、嫘姐、孔子、韩非子、子产、韩愈、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等历史名人碑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