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至8日,由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健君率领的专家组对汝州市创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验收。此次考察也标志着汝州申报“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这些翔实的研究成果倾注了汝州众多文化学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13年痴迷研究汝文化尤其是女娲文化的我市知名文化学者郭鸿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关于世界文明的起源,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又缺乏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因此对人类文明的记载大多数是从神话开始的,而这些神话故事又是依托于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而逐渐演化而来的。因此对于远古人类文明的探索和发掘,既要借助于民间文学的神话故事,又要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科学而严谨的实地考证。郭鸿志13年坚持实地考证历史文化遗迹,并遍寻各类史书加以佐证,先后把自己的考察著书立说,《走进湖浪山》《重彩褪色的记忆—三皇五帝与大洪水》《重走三皇五帝路》等著作,不仅成为我们研究汝文化、女娲文化的重要依据,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汝州这片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的认同和自豪,也进一步丰富了汝文化的内涵。 我的家乡在小屯镇时屯村,小时候去地里割草放牛,地里的石垓子上有很多河里才有的鹅卵石,而且还有很多河里才有的贝壳,有的已经成了化石。那时候就在想,这些地貌是否与海底隆起形成高地有关。后来参加工作,随着自己知识的不断丰富和阅历的增加,开始越来越痴迷于汝州厚重的古文化。”郭鸿志沉浸在自己对汝文化的研究历程之中,那些艰辛的岁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没有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扎实的理论功底,郭鸿志对汝文化的研究却“执迷不悟”。2006年,调入机关工作的郭鸿志利用节假日闲余时间,从家乡附近的虎狼爬岭探索历史文献中寥寥数语记载的人类大洪水。从虎狼爬岭这一特殊地貌的最东边宝丰县赵庄乡官衙村,到最西边的寄料镇徐庄,郭鸿志或驱车,或徒步,历经两年多时间,沿着虎狼爬岭的山川沟壑,走遍了汝州、宝丰两县的9个乡镇92个行政村。 一路走来,一个宛如“平放着的一只女人的长筒靴子”的虎狼爬岭构造图,在郭鸿志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两年多的实地走访,他不仅翔实掌握了整个虎狼爬岭的山川河流分布、地质构造,而且搜集到了大量关于虎狼爬岭的历史遗迹、民间故事等一手资料。经过大量的相关史志资料的佐证,郭鸿志第一次大胆提出了虎狼爬岭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湖浪山”的研究论断,并推断出湖浪山是由于人类历史第三次大洪水的冲移、堆积而成。 2008年6月,郭鸿志创作的兼具历史考证、文学游记特色的《走进湖浪山》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在汝州引起较大轰动,不仅让更多的汝州读者对身边的虎狼爬岭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汝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倍感自豪,也使得对汝文化的研究在汝州蓬勃兴起。 以此为起点,郭鸿志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对汝州系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判断。为了让自己对汝文化的研究更深一步,考证出汝州更加厚重灿烂的文明历史。郭鸿志根据“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神话传说,历时5年,先后走访了甘肃天水、秦安县陇城镇、周口淮阳、灵宝、嵩县、山西洪洞县侯村、河北吉县等地,行程上万公里,追寻女娲的出生、建功立业足迹,寻找神话故事与历史遗迹的契合之处。 宛如一名矢志大道的苦行僧,为了从史书中寻找那些能够佐证亦真亦幻神话故事的珍贵资料,郭鸿志把所有的节假日都用在对汝文化尤其是汝州女娲文化的研究上。只要听说哪里有关于汝文化的史志资料,郭鸿志都会千方百计前去查询考证。 2011年,他发现了初撰于战国时期,后世直到晋代又有增补的史书《世本》。在该书《氏姓篇》中关于女氏起源的记载:“天皇(伏羲)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是为女皇……”首次找到了女娲与汝水、汝州的关系。他高兴万分,邀集汝州文友,宣布自己的重大发现。文友们惊叹他的成果的时候,无不钦佩他的执着。尤其他把这一成果报告给答应为他的作品将来写序的专家时,第一句话便是:“郭鸿志,你为你们汝州立了大功了。”接着告诉他:“研究历史和考古一样,忌讳孤证,如果能再搜集到一篇女娲与汝水相关联的古籍资料,那就完美了。” 郭鸿志记住了老教授的指导,从不玩电脑的他“笨人笨办法”,2013年8月,他来到郑州市区人民路最大的新华书店。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连着三天,在开足空调、寒气逼人的新华书店,我坐在冰凉的地上翻了一本又一本书,寻找汝水与女娲有关的资料。”也许是上天不忍心再折磨这位“苦行僧”,到第三天的晚上书店即将关门的时候,郭鸿志终于在王大有编著的《图说美洲图腾》一书里,发现了一张珍贵的图片,图片来自于上个世纪30年代湖南长沙子弹库遗址出土的三卷《楚帛书》。这些出自于战国时期的《楚帛书》清晰地记载着“伏羲、女皇、汝水”等名称。 这艰辛之后的重大发现,让郭鸿志当时禁不住热泪盈眶,“这一个重大发现,让我印证了之前在《太平御览·地部二十八·汝水》《世本·氏姓篇》《竹书纪年义证·卷十》等史书中对汝水的记载。”根据大量实地走访和遍寻史书,郭鸿志再一次大胆提出了“汝水即女水,女娲在汝水之阳被封女皇,汝水因女娲封地,从此汝水这条浩浩荡荡的河流第一次有了‘女水'的称谓。” 2013年11月,郭鸿志撰写的《重彩褪色的记忆--三皇五帝与大洪水》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在该书中,郭鸿志上述关于汝水名称的起源及女娲在汝州建功立业、肇始华夏文明的论断,在汝州文化界再一次引起巨大轰动。该书也引起了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博士生导师李玉洁等国内长期研究人类文明历史的专家、教授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就在该书出版前夕,当时已76岁的高天星教授,收到郭鸿志送去的书稿后,兴奋得彻夜难眠,连夜一气呵成为书稿作序,认为他“锲而不舍,滴水穿石;层层剥笋,丝丝抽茧;探幽发微,纤毫毕现,深入的学习和钻研,获得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可说‘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他对三皇五帝文化的研究可说是一位开拓者、普及者,也是守望者和传播者。”认为该书是一部“有记述、有引论、有考察、有借鉴、有思辨、有认知、有论证、有新识、有创见”的“九有之著”。 在国内众多专家和汝州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好评声中,永不满足、孜孜以求的郭鸿志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此后又历时两年时间遍访全国20余省、市、自治区,继续沿着三皇五帝的历史足迹,寻找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2016年1月,他撰写的《重走三皇五帝路》一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后,郭鸿志又相继撰写了《女娲故地老汝州》《汝州风穴山探源》《汝州风穴寺探源》等实地考察论文,提出了“女娲属风姓,风穴寺起源于女娲穴居”的大胆论断。在他看来,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人面蛇身”“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故事,都是当时远古人类真实生活的演绎。“传说伏羲、女娲人面蛇身,在唐代、西夏等古代墓葬的壁画中都有伏羲、女娲人面蛇身的造型,伏羲手拿一个直角的规尺,女娲手拿一个画图的圆规,两个人蛇尾相交,这些神话般生动的造型是在寓意人类按照礼仪规矩阴阳相交,从而繁衍人类的良好祝愿和寄托。而抟土造人也在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直到现在不仅在汝州在全国很多地方,仍保留着到送子奶奶(女娲)庙抱回泥娃娃求子、得子后还回泥娃娃的风俗。而炼石补天是起源于当时的人类穴居时,为了修补漏雨的洞穴,用采集的青石经过大火煅烧炼取白灰,白灰兑水可以凝渍漏缝的真实生活故事。” 郭鸿志历时13年的实地考察走访得出的上述研究成果,让汝州的文明历史不断向前延伸,对汝州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历史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对于坚定汝州人的文化自信、促进汝州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由于对汝文化研究的突出贡献,郭鸿志多次被邀请到一些单位宣讲汝文化研究成果,弘扬汝文化和“汝州精神”,助推汝州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对汝文化的研究是一项只争朝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大工程,此次汝州申报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和研究汝文化的工作者,我倍感振奋和自豪,感谢市委、市文联等众多单位和这么多汝文化研究者的辛勤付出,也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为挖掘汝州灿烂的文化奋进和努力。”如今的郭鸿志,一直在发奋学习文物考古学、历史学等专业知识,在他看来,汝文化新的宝藏,正在深情等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