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龟山,坐落在汝州大峪镇西南一公里的杨窑村、大泉村和大峪村。该山造型如龟,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公里,海拔约700米。平坦稍拱的山岭上,很早被人们圈成二十多亩的椭圆形古山寨,又称“白寨”,“白龟山寨”。清末,白朗起义军曾经驻寨,打败了清军的进攻,有人称白龟山叫“白朗寨”。 白龟山,它是民间传说中一只庞大的“神龟”变成的。相传8000年前,大峪地区群山围湖。人们称该湖叫“老南海”。老南海北部天熊山住的女娲族,东部大熊山住的大鸿氏族,西部石人山和西南火石岭一带住的是祝融族。这些部族间相互来往时,大都要下山经过老南海,很不方便。有一天,天空突然降到老南海一只大白龟。白龟看到,大湖拦路,它就变成一只白船,把来往的人们,运送到指定的岸边。白龟为促进各族间物资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这样,白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劳苦地甘心为民众服务,人们称它为“神龟”。 相传大约到了6000年前,有熊氏族部落首领轩辕黄帝,率领妻子嫘祖和部分人员,来天熊山和大鸿寨,准备继承女娲族的养蚕大业,教人养蚕制衣。据《河南通志》等史书记载,黄帝还聘请大鸿为将军,联合力牧、常先,共同打败了蚩尤。 黄帝和大鸿氏等人凯旋而归。黄帝看到白龟在湖中搞运输太累太辛苦,同时觉得湖水不仅妨碍了交通,也妨碍了各族往山下搬迁。于是,黄帝组织人马劈山疏河。人们把黄帝疏通的河道叫“黄家河”(黄涧河)。这就是老百姓传说的“劈开白云关(硃砂涧),湖水流汝川,疏通黄家河,人类迁下山”。黄帝安排白龟在临近黄家河栖息。为了让白龟生命永存。黄帝还在白龟腹部下面留下了碗口粗的山泉,嘟嘟长流。不知何年,白龟变成了白龟山。这里以泉水命名的大泉村,代代用白龟泉浇地,如今利用泉水办了矿泉水厂。 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常把龙、凤、龟、蛇之类地形,视为吉祥的风水宝地。白龟山也自然成了历代民间文化活动的中心。不知从何年起,人们在白龟山顶修筑了古山寨。寨内建石窑、房屋各十几处,依次排列。人们还在巨大的龟石盖子下,挖出黄土,修了几孔较深的土窑洞,内部像地道一样,相互串通。寨内寨外,柏树苍翠,桃杏满山。旧时寨内还建有庙宇、戏台、伙房等许多设施。 家住白龟山山脚的杨窑村村支书秦圈告诉我们,说他们这个村和附近的秦姓,原来是隋末唐初、曾在大峪南瓦岗寨和白龟山寨活动的秦琼将军的后代,并且还取出家谱给我们看。还说不久前,他和秦景平等人赴郑州参加了秦琼后代研讨会。 北宋时期,大峪汝窑近百座,大峪店是一座繁华的瓷镇,文人、墨客、商人、僧道,来到大峪,都少不了到白龟山赏景,或到寨内歇息。有的作诗、作画,授业传道,这里民族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有的名人还隐居很长时间,说是龟山是风水学上长寿之地,还要求死后葬于白龟山附近。 清朝末年,白朗起义军曾经住过白龟山寨,凭借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打退了清军的进攻。被传为佳话。白龟山脚下九十一岁的秦相成老人告诉我们,民国初期,大峪店一李姓大户承头,在寨内办起了大峪的河南梆子戏剧班,后来,大峪煤矿郎占选接管戏剧班,改名为“临汝县通山窑太乙班”。由于这个班唱得很好,解放后,临汝县政府把它编为“临汝县国营豫剧团”。 抗战时期,王树声,皮定均司令员在大峪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多次组织民兵在白龟山寨内开会或搞军训。有一天,守寨民兵发现山下一股日军向南逃窜,民兵立即下山追赶。一直追到八里远的南边孟窑茶壶盖山,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民兵英雄张全成紧紧抱住鬼子滚了几番,他把鬼子死摁在地。一位民兵赶到,一枪结束了鬼子的性命。大家全歼了这股敌军。返回后,王树声司令员召开了表彰大会,还奖给张全成一只手枪。 现在,白龟山寨和内部石窑、土窑、地道、石臼等保存比较完整。尽管某些建筑已经垮塌,但是,它仍然彰显古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显示了人们创造优秀民族文化的伟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