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吊灯趣闻
来源:河南经济报 作者:梨雪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28
摘要:春节期,我曾多次到访过广东河源市忠信镇的花灯节,观看客家人上吊灯。从正月初九到二月初二都是上吊灯时间,它与元宵节有一定关系,但又有所不同,算是元宵花灯节的一个分支流派。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忠信花灯只有六百多年历史。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后
春节期,我曾多次到访过广东河源市忠信镇的花灯节,观看客家人上吊灯。从正月初九到二月初二都是上吊灯时间,它与元宵节有一定关系,但又有所不同,算是元宵花灯节的一个分支流派。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忠信花灯只有六百多年历史。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后,由于生活习俗的改变,无论在花灯的制作、品种、礼仪上都与传统的元宵节花灯有所区别,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花灯节。当日,人如潮涌、灯如海浪的热闹场景真是宏伟壮观,小街附近的客家围龙屋柱子上,悬挂着不同花样的吊灯,一片击鼓敲锣欢腾。
客家上吊灯具有特别的礼节和趣闻:
放灯绳:事先告诉你是谁家上吊灯,要准备贺礼。
只要是生有男丁的人家,就要准备在来年上灯。但在以前多生多育的时代,有人半夜三更就起来抢位置。他们认为,谁抢到了厅内正梁的位置,谁家的孩子就上灯。
年三十晚祭祖时,“灯主”要在祠堂梁上放灯绳,灯绳是要自制的粗麻绳,一头缠在圆柱,系个活结;另一端系在祖堂柱子上,绳端上黏有写着“新丁”名字的红纸,因为这样,年前村里的人们就知道谁家将要上吊灯了,就该盘算准备多少份贺礼。
买灯:灯的价钱要有吉利的“九”字结尾。
买灯的人在正月初九花灯节那天开始买灯,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直约定俗成的日子。买灯人先在花灯街观赏各种花灯,看好合心水的灯后,便让卖家出个价。卖花灯的从不乱喊价,但喊出的价钱尾数一定要带有“九”字,客家人认为“九”字尾有幸福“长久”、“永久”的含意,这是为图个新春吉利。买灯人一般要买两盏花灯以上,一盏挂在自己家里,另一盏挂在老屋祖堂上。
迎灯:送灯和接灯者以对唱山歌“挑战”。
正月初九这天进行迎灯,因为客家人视花灯为圣物,神圣的东西到村里是要受到隆重接待的。当卖灯人挑着吊灯送到买灯人家时,为了显现灯威,迎灯队伍在远远的村口就要做好准备,看见送吊灯的人来了,立即点燃鞭炮,锣鼓齐鸣,舞龙舞狮。
买灯人把花灯迎进大门后,要向送灯人说一些客气话,然后必须接受送灯人的对歌挑战。送灯人先唱一首客家山歌,让迎灯人对唱。双方以山歌“挑战”,情深意趣,迎得观者不停的掌声。
上灯:父亲等有了钱,与儿子同时上灯。
上灯礼俗就如孩子的满月礼俗一样隆重,全过程需要一笔开支,因为“上灯”在男子的一生中只举行一次,有钱的人家往往是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年就上灯,而没钱的人家也可以等到家里富足了再上灯,就这样,常常出现父亲跟儿子一起上灯的趣事。
族人都讲仁义,上灯的最好位置让给村里上一年第一个出生的新丁,新丁家要购买一个较大的吊灯,代表“头灯”。
加灯油:先要放鞭炮、烧香拜祖,再加油。
长者在村人的协助下,把最大的“头灯”悬挂在事先挂在正梁的灯绳上。上完“头灯”后,其他的灯主便把自家的花灯分别挂在两旁。族中长者祈求祖先庇护子孙兴旺发达后,并按照族中辈分,把“新丁”的名字添入族谱。
吊灯挂上去后,灯主每晚要带灯芯和高山油去“上灯火”——给灯加油;在上灯火前,还得在鞭炮声中烧香拜祖。
喝灯酒:给小孩子送镶满银饰的八仙帽。
当吊灯挂到正梁的灯绳上去后,灯主要摆几桌酒,宴请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以示“添丁”,叫“喝灯酒”,这和一些地方的“满月酒”类似。来喝灯酒的人要送贺礼,小孩的外公、外婆贺礼要重一些,如必须送小孩从头到脚穿的东西;不过现在讲究时髦,有的还送时尚玩具。有的还按照以前的风俗,外婆要送小孩一顶镶满银饰的“八仙帽”。
至于客人则是边赏花灯、边饮酒,尽兴说笑,喜颜乐乐。
熄灯:宴酒上相互道喜庆贺后,再宣布熄灯。
“熄灯”叫“暖灯”或“化灯”。在正月十三或十八、或二月初二是吊灯结束日,这天观灯的又都来了。
年轻人用绳子把吊灯缓缓放下一点,将鞭炮分别缠挂在每一盏吊灯上,然后由众人推荐围龙屋里一位年岁最大的长辈,向众人乡亲说四句吉利的话后,点燃鞭炮,在一阵鞭炮声和火花飞溅中,所有吊灯被烧毁后,大家就开始坐席赴宴了,笑迎举杯,相互道喜庆贺,主人一声宣布:“饮暖灯酒开始!”顿时,全场欢呼沸腾起来了。
客家人因为有了“吊灯”这一传统的花灯文化,春节期间,客家农村几乎天天有酒喝,热热闹闹,喜庆洋洋,共同描绘一幅春光和谐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