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和国子监街【文学常识】
来源:新豫网 作者:北风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07
摘要:国子监始设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二七六年),时称国子学,为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和最高学府。北齐时名为国子寺,隋炀帝时改称国子监。元代除了设国子监,还另设蒙古国子监和回回国子监。 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的北京国子监,于元大德十年
“国子监”始设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二七六年),时称“国子学”,为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和最高学府。北齐时名为“国子寺”,隋炀帝时改称“国子监”。元代除了设“国子监”,还另设“蒙古国子监”和“回回国子监”。
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的北京国子监,于元大德十年(公元一三○六年)竣工,据“左庙右学”的规制,历经四年建设的北京孔庙同年在国子监左(东)侧落成,两大建筑群连为一体,自然形成了街道;明代称该街“国子监孔庙”。
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将国子监恢复旧称“国子学”,并于一四一一年在原基础上重修。
清乾隆二年(公元一七三七年)国子学改建成黄色的琉璃瓦建筑,乾隆赞曰:“京师为首善之区,国子监为首善之地。”称该街为“成贤街”。民国以后改称国子监胡同,一九六五年起称国子监街,文革时期曾以“红日北路九条”为名。
国子监街长六百八十米、宽十二米,西口为安定门内大街,东口隔路与著名的雍和宫相望,是现今唯一仍保存牌楼的胡同。其四座牌楼重建于一九三五年,国子监东西两侧三十米处的牌楼额题是国子监,而位于东西街口的牌楼额题为成贤街。
国子监是掌管元明清三代教育的机构和培养栋梁之才的高等学府,一九六一年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主要建筑有辟雍(璧雍)、集学门、大学门、琉璃坊、彝伦堂和敬一亭等。
辟雍是皇帝讲学的殿堂,由乾隆下令、和珅设计而建。院内有一颗著名的柏树,之所以著名,不仅因其为第一任校长许衡曾亲手所栽,还有后来意外发生的两件事,一是严嵩的乌纱帽曾被该树的树枝刮掉,不久被革职;二是魏忠贤的头曾被该树 掉落的树枝砸中,后在其被流放的途中自杀。两个奸臣的结局都与这颗柏树相关,后人就将其称为“触奸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