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冉冉,岁月如梭,时间的日历又翻过了一页。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酒业不出意外的实现了平稳的增长。这其中当然有行业龙头企业的突出贡献,也同样因平凡的你我的努力与付出。企业无论大小,商家无论层级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对这个行业的热爱。 岁末年初,除了五粮液、茅台、汾酒等规定时间里的规定动作——经销商大会,代表着上游厂家对渠道商家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经销商群体的重要性),作为媒体人,更多的是盘点与回顾曾经走过的路,用以前瞻未来。 在这当中,笔者在不经意间发现,“平台”一词近年来屡屡见诸行业报端,而它的变化也颇具代表性,涵盖了互联网时代商业的变革历程。 最早的平台是行业媒体的专业术语,作为传播工具,媒体在向外发布消息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向企业搜集信息,这就形成了上下游的供需互动,而媒体本身也因此被形象的称之为平台。平台提供服务和空间,负责通过交流把供需双方撮合在一起。 几年前,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一批自主创业“平台”应运而生。他们中有的定位于供求信息交流的平台;有的宣称能通过平台解决商家去库存的苦恼;还有的表示可通过平台理顺上下游关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而他们的通病在于缺乏“两资”——资金和资源,却过份迷信和依赖互联网的作用。 事实上,对于酒类商家来说,要想实现平台的功能,持续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而这恰恰是大多数创业者们最缺乏与忽视的。与资金同等重要的还包括围绕产品涉及到的上下游厂商资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脉)。近年来各种大大小小的酒类“平台”可谓风起云涌,而不知所终的也比比皆是。正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实体经济虚拟化”,酒类平台在野蛮生长的同时,也要避免落入没有产品仅靠说媒拉纤“空洞化”的陷阱。一旦这样的平台大行其道,给酒类行业带来的将会是另一种危险的泡沫。 值得欣慰的是,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酒类行业平台化正在从分散走向集中,真正具备实力与经验的“大平台”正在积极酝酿。不久前酒仙网依托自身在互联网电商的成功经验启动的B2C、B2B开放平台受到不少酒类商户欢迎,其模式也获得投资者的认同;传奇人物吴向东创立金东资本,积极打造“酒业英雄联盟”平台得到许多商家的呼应,一年间已成规模;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旗下中粮酒业结合产销浮出水面;1919也在企业名称中引入"平台"的概念,突出平台功能,这些动作的实质都是在打造高度集中化的“超级平台”,而这些在资金、资源和产品上具备优势,同时灵活运用互联网工具的大平台,才是未来酒类商业的真正希望所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兼具厂商共同利益的实体化平台终将脱颖而出。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