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豫网

辅助用药清理风暴(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编辑

       记者查阅裁判文书网近两百起与此相关的官司,发现约一半案件中,其用药合理性存在争议。“原告住院期间使用的西药,大部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该费用非正常医药所必需”……类似的质疑声,出现在多起案件中。
       “各省市列出辅助用药目录,主要是迫于医保的压力。”管晓东分析,国家医保资金急需提高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治疗性支出上来。
       控制药占比则是另一考量。按照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要力争下降到30%左右。“安全而无效”的辅助用药,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监管部门优先考虑的对象。
 
       灰色地带
 
        虽然概念上难以严格划分,不过跳出学理困局,在具体病例中,判断一种药品是否起辅助作用并不复杂,是否存在过度使用也不难发现。那么,辅助用药为何会成为临床用药的主角?
  “一切还是跟利益有关,企业的、医院的,甚至还有医生的。”史立臣说。
         辅助用药卖得风生水起,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渐为公众所知,要属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德制药)的“回扣风波案”。
         2013年11月,一段“医院大夫谈笑数钱”的视频引爆网络。视频中,一名黑衣男子走进医生办公室,与一名身着白大褂的男子攀谈。见“白大褂”锁上办公室门,黑衣男子随即递上厚厚一沓百元钞票。“白大褂”一边低头数钱,一边谈笑,之后将百元大钞装进信封,收了起来。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白大褂”王某为保定市某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而“黑衣男子”白某则是泰德制药的医药代表,负责该公司“前列地尔”注射液的产品介绍和学术推广。
         王某被公安机关传讯的原因,正是收受药品回扣——白某根据科室当月开具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数量,按照每支27元支付药品回扣费,每月将回扣交给王某。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间,王某共收受回扣费一万八千多元。
         根据2011年河北省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零售价格表,每支大规格“凯时”注射液(商品名)的中标价为106.9元。这意味着,回扣在药品供应价中的占比高达25%。
         “类似的辅助用药一旦进入科室,几乎就能坐等收钱。”北京资深医药销售代表舒雨(化名)告诉记者,一些辅助用药的回扣更高,“如果低于这个价,医生便不愿意开你这个药”。
         在国内的医疗体制中,医院用药占药品销售80%甚至更高的份额,相关科室自然成了几乎每家药企的必争之地。
         药品想要进入医院,需要院方药事委员会成员投票通过。包括主管院长在内的药事委员会专家,是药企“公关”的重点对象。
         舒雨透露,想让医院采购,一些院长要收“进门费”。“一个品种2万左右,这还是几年前的价。一些用量大的辅助药品,没有硬关系根本插不进去。”除此之外,和院长“维持感情”也必不可少:逢年过节送红包,经常请吃饭,随时处理院长电话交代的事。
         药剂科主任和各科室主任,是药企“公关”的另一大目标。一些不端的科室主任向药剂科提出用药计划,药剂科主任再转给院长后,药品就可以进入医院了。
         不过,药品想要完成最终的销售,还得“激励”科室医生多开处方。通常的做法是,医药代表在药剂科找个人,每月或每季度统计一次医生的开方量,据此给医生回扣。
         记者掌握的一份司法文书显示,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主任刘某,多次收受“奥拉西坦”药品销售人员给予的回扣款62.6万元,并将其中的51.3万元分发给该科室医生、护士,堪称疯狂。
         舒雨透露,近年来国家抓得很紧,特别是两年前外资药企“行贿门”事件之后,医院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医生和医药代表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不过,药企与医生的“合作”并没有停止,只是“合作”手段更加灵活隐蔽,一些回扣通过购物卡或是现金的方式给付。当然,这些费用会被算入药品营销成本,最终成了推高药价的“黑手”。
         在管晓东看来,辅助用药滥用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国内医保药品遴选标准过于宽泛”。在大部分国家,医保药物的遴选基于疾病治疗指南,例如,根据糖尿病治疗指南,1型和2型糖尿病的推荐用药分别为胰岛素和二甲双胍。
  “在国内,有多少种医保药品是在科学指南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管晓东质疑,大多是参照已有的用药习惯,“看看临床用量多少,筛选出约2000个品种”。
 
         行业震荡,余波未了
 
         仔细对比多地的辅助用药监控目录不难发现,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参麦注射液、血栓通、舒血宁等“明星产品”均位列榜单中。誉衡药业、丽珠集团、益佰制药、赛升药业、科伦药业等近六十家上市公司被卷入其中。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