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走基层进农户时了解到,农村人情礼金有增无减,每年的人情礼金多则上万元,少则5、6千,不少群众对此叫苦不已。 当前,国家和社会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做“加法”,发展农村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而另一方面则是日益见长的人情、婚丧嫁娶负担做“减法”,把贫困户本应投入改善生活再生产的资金用在了来往人情上;更有甚至,让贫困户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再度返贫。 乡村振兴当从农民“减负”开始。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引导,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督查监管等形式,形成丧事简办,喜事新办,鄙弃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健康文明新生活的好风尚。 党员干部带头“减负”。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厉行节约,崇尚健康文明新生活,需要党政机关干部身体力行,不光是自家的红白喜事要新办简办,还要劝说亲戚朋友家不攀比,发挥好率先垂范,示范带动作用。对违反规定和搞变通执行的党员干部进行严肃查处、严格问责;“乡贤”当好 “典范”。 把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乡村能人吸纳进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好乡贤、乡村能人的影响力,通过他们旗帜作用,劝导功能来引导、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约束力。村组干部与乡镇签订责任书,村民家家户户都签订承诺书,督促村民们自警自律。对不按《村规民约》办事、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行为,由理事会进行批评教育和纠正。对固守陈规陋习不改的村民,则给予一定的教育处罚,引导群众破除陋习,树立新风。 乡村振兴当从农民“减负“开始。要持之以恒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风气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公众号、村组微信群、QQ群、农民夜校等方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厚养薄葬、尊老孝老、文明节俭、简礼厚意等文明观念,形成浓厚氛围。要不断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广泛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化解陈规陋习。要通过”减负“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激励基层党政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勇于担当,示范带动,在全面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