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工人忙着采摘食用菌,站在一旁的合作社负责人董济春一边提醒工人采摘方式,一边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该合作社始建于2013年,地点位于扶沟县城北关。开始该合作社以种植法桐、红叶石楠、紫荆等绿化树种为主,种植面积460亩。但单纯的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林地生产力低下,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高。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丰富的林木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如何把资源尽快转化为资本,达到林尽其用,让绿水青山成为致富奔康的闪闪金山银山?是该合作社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该合作社与扶沟县永康园林绿化有限合作社有交叉业务,在吃饭交谈中,永康园林绿化有限合作社技术员李秀红看到上来的五菌汤,说:“林下种蘑菇,在我们北方一年能收两茬,既考虑到了长远利益又照顾到了短期利益,能有效解决你合作社目前的困境。”“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目前,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品种较多,不仅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延长了利用链条,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李秀红接着说。 该合作社负责人说,起初林下种植食用菌在社员眼中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都在观望当中,首次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虽然只栽种了10亩,但在短时间内就见到了效益,这让社员们看到了希望。 为让广阔林地产生经济效益,弥补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问题,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该合作社根据自身林业特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5年7月16日,该合作社注册资金伍佰万圆,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流转的土地及林地作为股本入股合作社,已建造并投入使用食用菌专业种植大棚200个,总占地面积约460亩。 合作社致力于发展创新,研发出油用牡丹壳配比传统菌种工艺,在林下以农作物秸秆、树皮、牡丹壳,动物粪便等废弃料为主原料,种植出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食用菌。生产材料为通过食用菌种植产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种植的食用菌产出的是营养健康品,收完菇之后原料可以当作土地肥料,还可以加工为有机肥及饲料,实现种植结构的良性循环,对改善生态有很大的作用。每年种植草腐菌可消耗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2000吨至3000吨,项目辐射带动食用菌种植户1000户以上,可带动种植户消耗秸秆2万吨,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合作社给贫困户提供菌种及技术服务,由贫困户参与种植,产品收获后合作社负责回收,每亩地净收入不低于5000元。据统计,合作社每年可收购农作物秸秆一万余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秸秆处理问题,既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又为环境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新品种研发、生产、技术培训、林下食用菌种植、产品加工、苗圃、花卉、销售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性企业。合作社现有员工152人,食用菌工程师1人,专业技术人员13人,主要从事林下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及新品种的研发、种植和推广。合作社与太康、郸城、辽宁、山西等地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林下经济绿色环保品牌,树立了互联网+的思维,扩宽销售渠道,改变了单一的林副产品采集、贮藏、加工现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林副产品附加值。经过多年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产业链,现年生产培植食用菌1900多万袋,产品已形成了羊肚菌、赤松茸两个品牌,并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走出了一条效益更好、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绿色发展新路。(吴保红 张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