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烨东 《战狼2》成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之后,无论是票房还是人次,仍然在不断地刷新着记录。 点燃了暑期档的火,《战狼2》也成为了媒体眼中的香饽饽。参与保底发行的公司、背后的投资公司,甚至是幕后的技术人员,都被媒体扒了一遍又一遍;无论是电影媒体,还是圈内人士,都像过大年一样,兴奋到每日坚持不懈刷屏:40亿票房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50亿似乎也并不遥远,甚至有媒体将“100亿”票房放在了题目里。
公映第12天,累计观影达1亿人次 诚然,在经历了一年多市场发展平缓、没有大卖的国产影片之后,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市场,都需要一阵强心剂。《战狼2》的出现,则点燃了所有电影人的情绪,让人对市场的未来又回到了当初《美人鱼》般的信心。 壹娱观察却想来给大家泼泼冷水。《战狼2》的火爆,离不开我国电影产业整体的进步,但是目前来看,《战狼2》的成功也仍然是个例。对于现在的电影市场,狂欢过后,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冷静,而且我们也应该足够意识到,单纯追求数字,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已无太多意义。 自打7月27日上映之后,《战狼2》已经连续拿下14天票房冠军,最多时候甚至能靠着59%的排片拿下将近90%的票房。这说明什么?同期内剩下的电影几乎都没人看!而7月27日到8月9日有多少部新片上映呢?18部,其中不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有明星有粉丝基础的大制作影片,然而口碑扑街后,这部影片的票房也如同《小时代》系列一般在后几日迅速滑落。
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在朋友圈如是评价这个档期中《战狼2》的一骑绝尘:“中国观众热衷于观赏‘现象级’电影,一方面说明中国电影还没有得到普遍信任,观众容易选择最火的电影,而不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电影;另一方面说明多数观众还是偶然观影,一年吃两三回饺子就可以了,电影消费还不够日常化。当然,最重要的是,电影不争气,观众没得选。” 这个评价,也点明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中面临的非常真实的问题:《战狼2》的火爆,说明很多观众都还在,只是绝大部分电影并不能吸引他们到电影院中去。 其实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这一年时间,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样本。这一年里,在结束《美人鱼》带给我们500亿甚至600亿的年票房幻想之后,售票电商的票补逐渐缩减,很长一段时间里低口碑的国产片被海外进口片无情的碾压,多个档期观影人次同比下降:这两个半年共计480亿的票房,是不是就是当前中国市场里,没有票补、没有爆款、没有低频次观影观众之后弃伪存真的一个数据?
我们的电影人亦需要反思,我们过多的将目光落在了数字和市场大小上,一直追求的500亿、600亿票房带动整个行业的躁动氛围,对于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是否有点揠苗助长? 从行业往下回看,更值得反思与警惕的,是当前电影市场环境里契约精神的缺失。 《战狼2》的火爆,吓跑了一众影片,在这背后,电影改档如同儿戏,甚至有临上映不到24小时,已有不少预售场次的电影在大晚上临时宣布改档。要知道,即便面临着《变形金刚5》、《神偷奶爸3》等影片,《冈仁波齐》仍然在夹缝中拿到了将近1亿票房,倘若自身质量过硬,又何必如此儿戏观众? 这两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丝锁场事件亦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影院看到预售情况卖票数量较少,直接撤下给消费者退票换上别的影片继续开卖。虽然有部分粉丝锁场的动机算不上磊落,但是影院的应为却更不光明:消费者买了票,为何说退就退?粉丝之外同样购票的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又如何保障? 买票房、刷票房在两年前已经成为了业内的明规则,《叶问3》之后,这样的事情仍然存在,只是没有人会在那么明目张胆的去进行操作。而媒体对于这样的事情已经疲倦了,壹娱观察对这个暑期档里影片的种种操作亦没有了报道的热情——往小了,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营销的方式;可是那些持续不断作为“点缀”增长的数据与高昂的上座率,对于影院经理与观众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欺骗? 这一年多来,“拐点论”被众多媒体反复提及。到了现在,谁都知道了电影得“内容为王”,但是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面对着转手卖了就能赚一笔的股权,还有上映后不确定的收益,有多少人能真正沉下心来做一部好电影?又有多少人能像吴京一样为了拍电影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路漫漫,要带着信心与热情前行,但是兴奋之余,也一定要足够冷静。对于中国的电影行业来说,2016年上海电影节突然出现的无数新厂商与片单,而后又都迅速消失不见的滑稽景象,有一次就够了。
来源:壹娱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