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鹿邑  岳国庆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总监制李学政解读《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有改变社会力量的作品

来源:新豫网 作者:张丛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4-08
摘要:李学政 本版配图均为《人民的名义》剧照 柯蓝 陆毅 丁海峰 □张丛博 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从开播至今话题不断,剧情与现实的高度贴近性、40余位老戏骨集中参演更是引发热议。它的热播将会为影视业带来哪些启示?4月5日,大河报

 总监制李学政解读《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有改变社会力量的作品

  李学政 本版配图均为《人民的名义》剧照

总监制李学政解读《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有改变社会力量的作品

   柯蓝

总监制李学政解读《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有改变社会力量的作品

   陆毅

总监制李学政解读《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有改变社会力量的作品

   丁海峰

  □张丛博

  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从开播至今话题不断,剧情与现实的高度贴近性、40余位“老戏骨”集中参演更是引发热议。它的热播将会为影视业带来哪些启示?4月5日,大河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人民的名义》总监制、总发行人李学政,听听主创团队怎么说。

  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太缺乏

  大河报记者:人们印象中往往觉得反腐戏是中老年观众的专属,但这部剧却收获了大量年轻的粉丝。您觉得打动年轻观众的魅力是什么?

  李学政:在年轻观众中如此受青睐的确出乎我们制片方的预料。有个数据显示,19岁至29岁的观众达到了追这部剧的观众的55%。上岁数的老同志、精英阶层喜欢这部剧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也是我们设计的主要观众群体。至于这么多年轻人会追这个剧,现在反过来想,大家都以为现在的孩子好像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的艺术作品里缺乏这种现实题材的作品,所以他们才追那种玄幻剧、穿越剧、热IP和小鲜肉。就好像你没有白面馍,只能吃地瓜,所以一旦有馒头了,有更好吃的了,他自然要吃这个好吃的东西。

  同时,这部剧的人物角色种类很多,你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能在这个剧里发现你熟悉的人,仿佛这些人物就在你身边,可能这也是这部戏老少通吃的一个原因所在。

  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

  大河报记者:是怎样的想法决定出品这样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

  李学政:最初没想到会成为爆款,只是想填补这个题材的空白。现实社会中贪腐案件里的“苍蝇”、“老虎”都可以在剧中找到代表,还有现实社会中当官不作为、庸政懒政、敷衍了事的现象在剧中也有影子。

  大河报记者:创作前有没有给自己画一个边界红框?

  李学政:我们并没有给自己画个红框,因为反映的内容都是基于现实的,现实中反腐力度突破了,文艺作品的尺度自然就上去了,所以对审查也非常自信。它不像过去的反腐题材只是蜻蜓点水,这一次完全展开,特别是台词中有很多特别有冲击力,够大胆,说得非常直白,比如有一句是:“过去是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坏事,现在是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好事。”反映的是前些年一些地方客观存在的贪腐问题伤害了老百姓,导致老百姓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现实,政府会吸取教训做得更好。

  《人民的名义》整个内容审查过程中,基本上保留了主创人员的思路,这些台词都完全保留了下来,这是对这部剧最大的爱护也是一种支持。就像一些媒体评论所说的,这是一部具有改变社会力量的作品,它不像一些玄幻剧、古装剧只是带给大家娱乐,而是能让观众深思,进而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

  把演员省下的费用用在了制作上

  大河报记者:在您看来,《人民的名义》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突破?

  李学政:我们自始至终对这部戏都很自信,近十多年没有这样一部题材的电视剧,2004年之前反腐剧政治戏太多,但有不少是“一窝蜂”上的粗制滥造,所以行政部门对这类题材进行了控制。《人民的名义》从演员选择开始,就排除了用高价请小鲜肉的做法,目标是要做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所以需要由有精湛演技的艺术家们来演,这样才能增强这部剧的现实感,片酬是“友情价”的折中折。

  老戏骨们理解人物的能力非常强,片场演起来非常顺畅,很多场景是一条过,2016年正月初三开机,四五月份完成整个拍摄工作,非常难得。我们把演员省下的费用用在了制作上。为了获得真实感,像陈岩石回忆炸碉堡的场景,不是用的素材而是认认真真拍摄出来的,一些涉及美国的场景是团队奔赴美国拍摄的。真实感是搭场景拍不出来的,我们一点也不马虎,不能让观众看出破绽来。

  与以往的贪腐剧相比,《人民的名义》聚焦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格较量的同时,更侧重人性的思考。周梅森老师的剧本对人性刻画得非常到位,贪官也是正常人,没有脸谱化,诠释了腐败是有过程的,能感受到人性的变化。如今,高收视的同时赢得了好口碑是最让我们高兴的。

  没有刻意贬低公安形象

  大河报记者:您觉得《人民的名义》是否会给浮躁的影视业带来一些启示?

  李学政:我相信这部剧播出后会引发业界、学界的广泛讨论。现在之所以追捧小鲜肉,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是自我否定的一种结果。因为剧情不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鲜肉身上,而高片酬的小鲜肉又占去了大部分剧目制作费用,投入大量宣传,甚至是买收视率,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很多投机的影视公司来说,促成了盯着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这是难以长久的,还是应该回归实实在在拍好戏。

  当然,现实题材做起来比较难,玄幻、穿越可以随意想象,但现实题材如果虚假的话难以引起共鸣,所以现实题材作品精品少,还是因为艺术造诣和对社会理解有一定欠缺,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

  大河报记者:这部官员为主的戏中小人物也让观众感到亲切,您也出演了剧中的大风厂工人王文革,小人物在剧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李学政:参演这个人物,是因为导演没找到合适的人来演,闲谈时说我长得比较苦情,很适合这个人物,我便接下了。在这部官员为主要角色的电视剧中,从编剧架构上很注重通过生活层面的戏份观照人民生活,讲述普通家庭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故事,这些生动的生活细节让剧情更丰满。因为一切腐败的损害最终还是落在小人物身上,所以这部剧故事的推进离不开这些小人物。

  大河报记者:网上有一些说法,说这个电视剧抹黑了公安形象,您怎么看?

  李学政:电视剧播出过程中,我也收到一些公安干警发的信息说,一些情节影响了公安形象。其实,剧情反映的都是现实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我们制作方并没有刻意贬低公安形象,比如公安局长赵东来就是正面的人物形象,只是有个别公安干警做得不好。随着剧情展开,其他部门也都有腐败分子,除了公安,检察院、法院也都会有腐败分子露出水面。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24309号-1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主编:王延亭丨副主编:吴红宇 李中华丨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