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暑假“西游记”

来源:河南经济报周末版 作者:李国茂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8-21
摘要:朋友,写不下去了,有很多迷惘暑假将至,我在各个教研群里求救,向教育研究圈内的痴汉们吐苦。 掏空了吧!利用暑假补充点营养,静静的读点书,可能会好些北京的谭老师如是指导。 读书是我的嗜好,追过陶行知、叶圣陶等;近年追着魏书生、李镇西、李希贵、汤
       “朋友,写不下去了,有很多迷惘……”暑假将至,我在各个教研群里“求救”,向教育研究圈内的“痴汉”们吐苦。
       “掏空了吧!利用暑假补充点营养,静静的读点书,可能会好些……”北京的谭老师如是指导。
       读书是我的嗜好,追过陶行知、叶圣陶等;近年追着魏书生、李镇西、李希贵、汤勇、吴非的脚步,余映潮,钱梦龙、于永正的著作没有拉下,还订有一系列专业刊物。
       “回过头去,读点教育经典著作,领略大师们的风采,很有好处……”湖北的张老师交流着读书感悟。
       “建议读点国外的经典,有可能会补点钙,一线教师搞教育研究有时需停下脚步……”北京的陈编辑如是说。
       “我给你发10本经典电子版,国内外都有,期望对你有点帮助!”广东的李老师友情奉献。
        “写作若遇‘肠梗阻’,撂下笔来读点书……”福建的龚老师私窗我,“莫让写作太功利,自然而然才能真,学会弯道超车。”
         ……
         这个暑假不得闲。
          二
         守在乡村,买书颇费周折,幸好有了互联网,让“书途”畅通。
         根据挚友们的推荐,我懵懵懂懂精选细挑,列好书单。傻乎乎的踏上陌生的精神漫游之旅,癫癫的从书香墨韵间出发,开始我的暑假“西游”。
        逛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脚步艰难,常常迷路,不知所以,差点逛不下去。但“攻书莫为难”的训诫鞭策着愚笨的我。一个优秀教育者是如何造就的,有个良好的教师应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素质?这两个问题长期纠缠着我,也有可能困扰着大部分志在教育的一线教师。范梅南教授谆谆告诫我们:一个良好的教师要有“职业的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探求世界奥秘的激情,坚定的道德观,对世界的某种洞察力,面对危机时刻乐观向上,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纠结在“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这些传统的本能,读后才知道我的教育生活多么的不完整,似乎觉得被“滥用词汇”的人“坑”了,工作中是那样的支离破碎。读罢此书,我们有理由在课程领域不断变化面前不在沮丧,始终恐惧,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学者和知识分子”而非“课程的技术员”。让思想冲破“牢笼”。
        睹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这是一部“被许多信徒奉为圭臬乃至‘宪章’,影响一代又一代学人”的著作。“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的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洛克把德行“视之为最必要的真品”。洛克“德行、智慧、教养、学问”的排序,厘清了多年的模糊,未来已来,我们的教育如何面向未来,怎样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坚定的依据。让孩子成人是教育之首,勿用在彷徨。可以这样说,对当前还在为分数唱赞歌,为升学率厮杀的畸形教育,无疑是一种清醒剂。
       驻足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腐心精思,认为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苦拼,杜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经验改造。”教师应该成为儿童活动的伙伴或参与者,而不是儿童活动的监督者或旁观者,“在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的人,学生虽自己不知道,其实也是一个教师,师生愈不分彼此愈好。”是的,未来将是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知道的,不一定教师都掌握了,为什么要做一个“不像老师的老师”,至此幡然醒悟。我们的课改风生水起,但教师是知识的先前拥有者,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学校的“风水”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
        品简·尼克森《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理孩子》。教育需不需要惩罚,曾一度被炒的沸沸扬扬,一线教师莫衷一是。尼克森给我们开出了一剂“良方”,“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传给学生,“当你既和善又坚定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骄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对自尊的挫伤)”“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尼克森反复强调“要把犯错误看成是学习的机会”,给孩子以快乐,这给我们找到了一条中间路线——既不惩罚也不骄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对待儿童的心灵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真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对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不妥协”的态度,就需要必要的“惩戒”,但“惩戒”是一把锋利的刀子,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创伤,从而抖落“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
购买罗恩·克拉克的《移动你的巴士》车票,参观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到达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珍视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观赏莫提默·j·艾德烈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旅途规划,行走在路上。
         三
         阅读国内教育著作,或理论,或实践,或励志,似乎唤醒过我的魂灵,趟过了接受——过滤——迷茫的“索取”之河,但教育的悲悯情怀不断散布于身,有时发作,隐隐作痛。有时觉得“中毒”太深,找不到“解药”。
        “闭关”几十年,总以国情不同、教育文化有差异为借口,排斥西方教育著作,还认为自己驽钝,晦涩难懂,枉费时间。
        朋友的“撺掇”,加之暑假时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回几本,一读方知,大师们的著作深入浅出,逻辑缜密,语言流畅,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案例鲜活。我这个在教育森林里迷了路的羔羊有了“指南针”,有了突围的路线,守望教育的信心足了,给常常心疼的我送来了“救心丸”。
       与其说在读,实际上是在啃,圈点勾画,大胆涂鸦,放进去自己拙朴的思考,加进自己幼稚的声音,激活似乎“钙化”了的思维。
       这个暑假,一场马不停蹄的“西天取经”,领略了“异国风情”。
       这个暑假,没有白过。有了宽泛的阅读,教育人生不会白过。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