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调包案”在网络上闹得狼烟四起,“剧情”可谓一波三折。 从披露惊天案情引起民愤滔天,到“考生 承认笔迹系自己所为”,再到省纪委介人调查得出权威结论——高考调包案”属乌龙。8月11日晚,河南省纪委、河南省监察委通过各大媒介,及时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8月12日《新京报》)
“高考调包案”挑战公平正义的底线,网络舆情一下子炸开了锅。在组织如此严密,程序如此严谨的情况下,谁有通天的本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践踏高考公平的本质。挖根源、 去遮蔽、求真相,成为亿万网民的心声。“剧情”反转,尘埃落定。这起“高考调包案”再次证实,高考制度不可亵渎,安抚公众浮躁的心,公开和公平公正一样重要。
一考定终身,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千家万户学子和家庭。一部分人发挥失常,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揭榜后成绩不理想,部分家长不从孩子自身找问题, 质疑高考公平公正原则,这是年年都会发生的事。“高考调包案”系“熊孩子”所为,打了家长的脸,差辱了高考制度。孩子自尊心、虚荣心强,搞点弄虚作假的小动作,牵动了家长的维权意识和公众的猎奇心理。就在调查结论出炉之前,一位被质疑调包的考生被曝出自主招生论文造假,与已公开发表的某篇文章同出一辙。
辩证地看待,如此折腾一番,未必是件坏事。其一,有关部门迅速启动调查问责机制,给公众一个明 确的态度:此事不能不了了之。涉事专案组调出了从考试到阅卷的全部录像,调查了举报者和被举报者、监考老师、阅卷老师,这增强了调查结果的信服度;其二,让人了解到高考试卷从发放、回收、押运、扫描到审核的全过程,让人信服“调包考生成绩,几乎不可能”;其三,调查结论给人上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公平正义的阳光越来越亮,社会不是你想像的那个样子,切莫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其实,“高考调包案”还印证一个道理: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尽快公开真相是纾解公众焦虑的最好办法。纵观整个“高考调包案”,有关部门第一时间表明态度,第一时间呈现真相,第一间释解质疑,让真相走在流言前面,这一点对于捍卫高考制度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因为在知情权面前,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经不起折腾。(原载2018年8月13日《商丘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