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层面指明方向

来源:新豫网 作者:刘江浩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1-24
摘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该如何建设?国家层面终于指明了方向。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产业基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该如何建设?国家层面终于指明了方向。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产业基础、改革创新、区位优势、对外开放、人文特色等五个方面,十八项具体任务,做出安排。

  郑州市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主体

  意见指出,在全国布局建设若干国家中心城市,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但经济发展体量、科技创新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仍需加快提升,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实现更大作为。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

  意见认为,郑州市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改革创新,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给予支持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改革试点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三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郑州地处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但郑州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二是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郑州坐依中原经济区广阔腹地,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拥有郑东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整合资源和政策,将人力资源、市场空间、功能平台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模式,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郑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是我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内陆进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先天优势,但开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把握引领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全面创新促转型,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改革创新,提升功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国内外聚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升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综合枢纽功能,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形成更多以制度创新为引领、高端功能为支撑的发展新优势。

  开放引领、区域联动。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内陆开放门户地位,深化与中原、沿海地区的联动,形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区域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中原和中部地区开发开放。

  生态优先、文化传承。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华夏历史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增强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

  五方面十八项建设任务

  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合金材料等新兴产业。

  (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物流通道和文化旅游交流功能,提高服务业外向度,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郑州期货交易所等平台发展,搭建辐射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经济。建设好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三)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建设龙子湖大数据谷,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在下一代信息网络、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四)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全面实施政府办事 “单一窗口”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改革优化创新政策制度。清楚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励创新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建设在线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六)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七)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等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建设国家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

  (八)着力增强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强国际国内航线对接,强化郑州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九)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和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枢纽货物转运集疏系统。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大通道,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的作用和地位。完善提升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扩大中欧班列(郑州)服务范围。

  (十)建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结合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国际陆港)一体协同,建设以航空、铁路为骨干的国际物流通道,完善以快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国内集疏网络。创新多式联运方式,支持开展国家空铁联运试点,建设物流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

  ○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十一)提升“一带一路”节点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口岸互联互通,建设东联西进的陆海通道。聚焦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领域,深化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东中欧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建设双向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基地,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与连云港、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合作,提升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十二)构筑双向开放大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功能,布局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十三)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拓展郑州国际航空口岸和国际铁路口岸功能,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促进口岸与枢纽、物流、贸易、金融联动发展。提高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运行效益,加快发展中转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业态。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十四)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强化郑州核心功能,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发挥中部崛起战略支撑作用,加强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互动合作。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引领中原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的联动互动。

  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十五)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高效衔接基础设施,共守生态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强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撑作用,推动城市功能整合和产业布局优化,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十六)营造美丽宜居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突出西部山地、黄河沿岸等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修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彰显绿城特色的生态网络。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资源集约复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十七)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和儒释道文化,提升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嵩山论坛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城市文化设计,塑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十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模和结构,统筹全域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