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帝后礼佛图” 为何在巩义再造?(3)

来源:未知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2-02
摘要:龙门已有帝后礼佛图,为何又在巩义再造? 陈明达推断,龙门石窟崖层坚硬,开凿困难,除明确记载宾阳三洞石窟,北魏在龙门并无别的帝王造窟。之后在巩义找到合适地点,从而放弃龙门继续造窟。 巩义岩层为黄砂岩,硬

  龙门已有“帝后礼佛图”,为何又在巩义再造?

  陈明达推断,龙门石窟崖层坚硬,开凿困难,除明确记载宾阳三洞石窟,北魏在龙门并无别的帝王造窟。之后在巩义找到合适地点,从而放弃龙门继续造窟。

  “巩义岩层为黄砂岩,硬度低,与龙门相比更适合开窟。巩义是洛阳咽喉,由巩义向东,可进入华东大平原,向西是出入洛阳的关口,向北可渡洛水黄河。在巩义建皇家石窟,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王明仁道。

  即便这样,在此建皇家洞窟,仍需一个最具推动性的理由,一个事件性的缘起。

  1975年,巩义文物工作者孙宪周在南河渡乡寺湾村走访时,在老中医张永肖家发现手抄本《石窟寺本末》。“白麻纸装订,共10张20页,共2780余字。系清代人所传,记述石窟发展脉络和寺内碑刻,与史书吻合,很有价值。”孙宪周道。

  得到《本末》,相当于拿到了石窟寺“出生证明”。孙宪周兴奋得“在石窟寺的煤油灯下,边抄边校,竟搞了一整夜”。

  《本末》中说,孝文帝次子名元恪,即宣武帝,身染“斑烂”,久治不愈,亲赴寺内许愿,如病愈将在寺后凿山为窟,刻石为佛,并将寺内佛像、殿宇及大小物件换新。许愿后三月其病得愈,加上龙门石窟修造维艰,于是巩义石窟寺由此而盛。落成后,“寺院俊俏华丽堪称天下之冠”。

  宣武帝为病祈福,这才是建皇家石窟、雕造“帝后礼佛图”最直接的原因。

  与龙门“帝后礼佛图”相比,巩义礼佛图的位置与形式,均取法前者。后者,帝后均增加了随从,壮大到三四层之多,如同展开的长卷,占了大半个窟壁的位置。

  龙门“国宝”已毁,细细观赏保留完好的巩义“国宝”,能稍减我们的遗憾。

  ◎石窟寺下面还有个未知“佛国”?

  陈明达曾将北魏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义石窟称作一脉相承。三地石窟,风格有变化。云冈雕像风格粗放、刚劲、明朗,至龙门时期,变得敦厚、安详。巩义石窟,则变得沉静。

  北魏凿窟,起于大同云冈,继以洛阳龙门,终以巩义大力山,如同拓跋氏从草原走向中原,三座石窟年代相连,一脉相承,将北魏的汉化过程完整保留。

  “北魏孝文帝和宣武帝在位近半个世纪中,石窟寺极尽风光荣耀,一直延续到隋朝。隋末,巩义成为瓦岗军战场,寺院惨遭损毁。”《北魏石窟》一书中这样记载。

  宋代,北宋将皇陵定在巩义,石窟寺迎来复兴,此地建起大规模寺院。

  清末民初,陇海铁路修成,西方人得以深入中原腹地。“有不法西人,开出一个佛头一块大洋,让村民盗凿佛像。还有不法西人,想以三千两黄金价格,将石窟整个搬到国外去。协议都签了。一战爆发,石窟幸存下来。”王保仁道。

  巩义石窟依托的山叫大力山,目测只有几十米高。史书记载:“山行荦确,峭壁摩天,仰视皆北朝佛经也。”两者相比,相差太离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石窟寺北行七八百米,是洛水,水色玉白,水面开阔,两岸是如茵的草坡。

  原本洛水离石窟寺更近,北魏时,石窟寺就在洛水河道边上,洛水不断泛滥,泥沙淤积不断抬高地平面,1500余年间,石窟寺地面上升了十数米。

  十几年前,考古工作者清理淤土后,发现了不少北魏、唐代的立佛像、造像龛、菩萨、飞天等。再向下挖,地下水涌出,只能停下。也就是说,现在石窟寺下面,很可能还有个未知的“佛国”,很可能还有更多的惊喜。

  这个谜底,将会在何时解开呢?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