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延亭 “女娲封祚,箕南汝阳。女国汝州,环山护梁”。2023年5月7日(农历三月十八)上午,雨过天晴,天空湛蓝,空气清新。位于汝州市大峪镇天熊山山麓下的女娲塑像前,雄狮翻舞,彩旗飞扬,一场盛大的民间女娲诞辰拜祖祭祀活动在这里如期举行,来自汝州市文化、文史界知名人士及周边的父老乡亲参加了这一盛典。 汝州文化底蕴深厚,是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汝州在三皇之时是“女娲国”,是女娲文化的根源地。汝州地名源于女娲,因汝水而得名,在先秦史书《世本•氏姓篇》中记载:“女氏,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女娲部族迁徙到汝州后,主要从事教民渔猎、组织农耕等活动,在科学、文化、艺术、冶金、天文历法,特别是婚姻立法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古文明的发展。 多年来,大峪天熊山娲皇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樊忠义和王珍老师等人,为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女娲文化,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汝州大峪周围有天熊山、太极顶、伏羲洞、女娲宫、伏羲石、女娲石、九龙潭、女娲泉、女娲庙等许多三皇时期的遗迹,还有许多有关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大峪镇天熊山风景区是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断鳌立极之地,也是女娲文化的源起之地。厚重的女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汝州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三月十八日,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朝拜女娲,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女娲传说及与其有关的婚嫁、生育、人生礼仪、岁时节庆等民俗事象构成了奇特的民间文化现象。 汝州女娲文化研究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大峪镇党委、政府和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2016年12月,“女娲国传说”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汝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2017年以来,汝州市多次邀请河南省民协领导以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大峪镇天熊山和大鸿寨厚重的女娲文化进行考察论证。2018年,女娲文化被汝州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2019年,国家和河南省民协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再次来到汝州,对该市申报“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工作进行考察、验收。2019年11月,中国民协授予汝州市“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中国女娲文化研究基地”。这是对汝州、对大峪厚重的女娲文化的肯定,也使女娲文化成为汝州一张优秀的文化名片。 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和母亲,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根祖文化,其“造化自然、造福人民、博爱仁慈、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内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品性,支撑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衍不衰、傲立于世。此次娲皇始祖祭拜典礼活动的举办,旨在弘扬女娲文化、展示山水神韵,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并期盼女娲文化能成为中华民族通融世界的使者,进一步宣传汝州女娲文化,推介汝州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群众和华侨华人前来寻根问祖,推动该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进汝瓷之都,走进曲剧故里,延伸中华文化之血脉,传承中华文明之精神。 “女娲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根,也是东方文化的魂。”大峪天熊山娲皇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樊忠义表示:“女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蕴涵着最原始的创新文化思想与和谐社会思想。女娲补天的精神,是东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创新精神。女娲文化对于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链接 汝州大峪天熊山癸卯年祭拜天皇女娲文 维公元二0二三年五月七日,岁在癸卯,三月十八, 时值创世始祖女娲诞辰。大熊山下,春和景明;黄涧河源,万象俱新。汝州文化文史界朋友,大峪及周边士绅黎民,谨以敦诚敦敬之礼,恭祭吾华夏人文初祖娲皇圣母: 饮流怀源,意惹情牵。慎终追远,厚德景仰。 淮河汝水,源古流长。天中汝山,文明滥觞。 女娲封祚,箕南汝阳。女国汝州,环山护梁。 天赐甘霈,布泽春阳。国昌族壮,万邦敬仰。 女姓汝氏,女水汝江。华夏乐土,享誉四方。 伏羲女娲,滚石配双。天命救世,化石传扬。 太极山图,伏羲缔创。小熊山巅,汝泉娲唱。 炼石补阙,匡扶天苍。五色遗石,汝玉水藏, 抟土造人,化物万方。泥火熔陶,汝器流芳 制笙作簧,传喜解怅。五音六律,汝曲菁飏。 婚姻以制,礼律圆方。先圣霈泽,汝风旌尚。 物阜民熙,中原汝乡。山水宜居,汝文化邦。 维岳嵩高,峻极云上。维贤景行,汝山箕阳。 先圣尊前,汝雨和祥。祀飨先人,汝酒溢香。 敬缅厚德,躬身和裳。知恩感恩,汝人性良。 诚传薪火,比德海量。谦慎朴诚,汝上永光。 汝天苍苍,汝水茫茫。告慰汝祖,伏维尚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