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大山的守望者 ——记平顶山市鲁山县下汤镇松垛沟学点教师张留振

来源:河南经济报周末版 作者:郭世清 李文涛 安彦瑾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27
摘要:本报记者 郭世清 通讯员 李文涛 安彦瑾 张留振老师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啦! 随着9月25日2018马云乡村教师计划180名提名者名单揭晓,鲁山县下汤镇教师张留振一下子在下汤镇传扬开来。他是继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获得者郭占国后,该镇教师队伍中又一位入围者
本报记者 郭世清  通讯员 李文涛 安彦瑾
 
      “张留振老师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啦!” 随着9月25日2018马云乡村教师计划180名提名者名单揭晓,鲁山县下汤镇教师张留振一下子在下汤镇传扬开来。他是继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获得者郭占国后,该镇教师队伍中又一位入围者。
      鲁山县下汤第四小学松垛沟村地处下汤镇西北深山区,松朵沟学点是个单人独校的学点。张留振,是松垛沟学点校长、班主任、教师、炊事员。
      今年50岁的张留振,扎根深山从教31年来,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爱生如子,悉心照料一茬茬孩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孩子们的成长进步一生幸福奠基着色,不遗余力为孩子们创造幸福的乐园,使孩子们有学上,有饭吃,将来都能有个好出路。

      松垛沟学点,是远离下汤镇近二十华里的山村学点,这里山高沟深,好像的被外面的世界遗忘的角落,外面的教师都不愿意到这里任教。近15年来,为了山民的孩子们,张留振单独一人坚守在这个只有十余名孩子的山村学点,担当着校长、班主任、教师、炊事员和清洁工等角色,学校的大小事情都得亲耕亲历,亲力亲为。美其名曰:孩子王+杂事儿老总。为了家乡的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他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和汗水。
      他一心爱着孩子,一心想让他们走出山沟,他努力工作着。尽管人生的芳华在这山坳里一天天逝去,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为的是山乡的孩子们能好好读书,摆脱愚昧,将来走出大山,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过去的岁月里,离校远的孩子,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只能带些干粮。看着这七八岁的孩子,啃着干馍,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课余时间,他从山上捡拾一些干柴,和孩子们一起做饭、吃饭,虽苦忧乐!深山的冬天,天寒地冻,寒冷刺骨,张留振常常提前到校为孩子们生火取暖;夏天山洪爆发时,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发生意外,他把孩子一个个背过河去,并护送孩子们一个个安全到家。
      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当学校的工作日渐正常时,年轻的代课老师,耐不得学校的孤寂和低待遇,不辞而别南下打工去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张留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寻找代课教师,他白天上课,晚上翻山越岭四处找代课老师,每到一家都是谈条件说待遇,苦口婆心!尽管困难,但难不倒他坚强的意志。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和命运,他们走过的路,说过的话,有谁能体会得到?生活虽然充满酸甜苦辣,虽然平淡无奇,但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大山,拿到高中和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他们父母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时,听到邻里乡亲朴实的赞叹,他内心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甘甜和幸福。

      山里的孩子上学晚,见识少,知识面窄,家长辅导也跟不上,要想取得好成绩,可以说完全靠老师苦教。学校条件差,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具。为了让学生能够借助教具更直观的获得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利用课余时间自制一些教学用具,针对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把这些学生“喜欢”的东西搬上课堂,让孩子们亲眼看看、动手摸摸,该写的写,该算的算。知识不抽象了,课上的也灵活生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问题,张留振会把学生带到校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去体会,去感知和领悟。看似扣扣子系鞋带这样的小事情,在孩子们看来又是何等的困难哪。为了让孩子们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他总是设计一些活动或以竞赛等形式进行训练,使他们在欢笑声中掌握了做事的要领。几年下来,他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名气也有了。
      2000年10月,在他的努力争取下,村民集资为学校建了新楼房。欣喜之余,新的困惑又随之而来,学校没有围墙,没有厕所,孩子们方便需要来回奔波,藏藏掖掖的。校园里坑坑洼洼,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不知所措。无奈之下,他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经商的弟弟也捐出几百元钱,盖了一个简易石棉瓦棚做厕所,解决了孩子们的如厕问题。
    清贫的日子,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在的学校的事务上,但深明大义的妻子没有唠叨,全力在幕后支持他的工作。2002年合点并校时,全县通过笔试、面试,他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中心小学校长的位置,这就意味着他要调入镇里的某一所中心小学任职了,得知这一消息,他真是激动万分。对于一个山区教师来说,这也许是梦寐以求的好事,他知道这是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他的信任与肯定。可他再次犯难了,走了咋办?当时只有他和另外一个教师,三个年级,本来就有一个复式班,两个人还凑合,他走了,只有一个老师能行吗?如果不走,这样的机会能有几次?况且,这里是外地一个老师都不愿来,即便来了也留不住呀!
      想着那些可爱的孩子,想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想着家长无数次的叮嘱。他斟酌再三,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毅然坚守在这个生他养他的山村,守着这个他亲手撑起的教学点,守着那父老乡亲的子女们……
      三十一年的教学生活漫长而短暂,当年的青春容颜已不复存在,留给他的只有清贫和两鬓白发,但他依然一如既往的守好三尺讲台。往日的翻山越岭与起早贪黑,往日的滴滴汗水与求学的坎坷,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从教至今,他们学校成绩显著,教学评估名列全镇前茅,他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2010年11月,他又被评为平顶山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张留振这位大山守望者的坚守下,松垛沟村没有一个失学的孩子,并相继走出去了48名大学生,其中研究生有12人,他们有的从医从教,有的远在国外,有的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知天命的张留振,不喜不悲,仍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守望着这个学点的孩子们,他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孩子们的吃喝拉撒都由他去处理。买菜,做饭,挑水,洗碗,刷锅,打扫卫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这一切的一切,繁琐而机械,但他,都没有怨言,仍像一名辛勤的园丁,坚守在那个远离闹市的豫西深山区的一个学点里。
      张留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多长,但他知道,面对这么多的山里孩子,做为一个乡村的普通教师,脚下的路依然艰辛而漫长。为了不让这里的留守儿童失学,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条路他会走下去的,一直到永远!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