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记者走进社旗县李店镇下郭村千亩无公害温室蔬菜示范园区,发现蔬菜大棚排列整齐有序。大棚内即将上市的西红柿、黄瓜、丝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园区负责人欣喜地介绍:“这茬西红柿、黄瓜、丝瓜又是丰收在望,园区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效益,土地流转功不可没啊!” 该镇主抓农业的人大主席张佳说:“通过土地流转,大多数农民变成了‘三金型’农民,即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租金、通过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获得分红股金、通过在蔬菜大棚内务工获得薪金,实现了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其中,吸纳当地贫困农民360余人就业,年人均收入达1.6万元左右。” 这只是社旗县土地规模经营,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社旗县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基地转型,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和支持农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经营权的变革,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随之一大批经营蔬菜、林果、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如雨后春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7600余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 让农民的土地流转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社旗县在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同时,着力以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依托农村经营管理系统,建设了社旗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5个乡镇(街道办)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开设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和数据库,实现了动态化管理。 在李店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拿着刚刚签完字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流转户常云峰高兴地说:“你看,这合同上面的流转期限、使用用途、价款支付方式等内容一应俱全,非常规范,这下我就放心多了。” “要保护农民的命根子,让地动起来、活起来,光有机构和平台还不行,核心是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随同的社旗县李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郭金林介绍,“我们以实施土地流转合同和备案制为重点,健全完善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咨询服务、经营权证书管理、登记备案、信息收集发布、用途审查、收益评估、合同管理、合同签证、纠纷调处和档案管理十项规范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此前提下,该县出现了李店镇万亩供港蔬菜产业基地全国种粮大户——农场规模8000多亩的社旗县唐庄乡盛康家庭农场等,一大批“三金型”的农民随之出现。 从流转土地“入市”到“签订”及突发纠纷处理,提供全程服务,社旗县严把流转土地“准入关”、“供求协商关”、“合同签订关”和“纠纷调处关”,使农村经营承包土地流转工作规范而有序进行。 3月29日下午,在社旗县唐庄乡盛康家庭农场的一块平地上,一架美国R44直升机装完药液后起飞,开始为农场8000多亩麦田进行“一喷三防”。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理事长戚秋阳:“现在要是不用飞机,按目前自己的装备至少也得十天左右。用飞机的话一天、一天半就全部作业完了,这个效果比人工、比原来的机械效率还高,效果还好。” 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8月,总投资累计1700万元。农场积极采用良种良法、科学种田,实现了“耕、种、收、运、植保、烘干、储藏、销售”一条龙作业。目前,拥有各种新型农业机械装备100多台套。据了解,盛康农场购买的这架直升机价格在400万元左右,目前在南阳市用于农业生产的仅此一架,在全省只有三架。该机可在距离麦田三四十米的高度盘旋,由螺旋桨产生的向下气流使药液均匀全面的喷洒到麦田里,起到精准、高效的杀虫防病作用。 去年以来,盛康家庭农场成立专业飞防植保服务队,每亩收取10元的机防服务费用,今年作业面积已近10万亩,惠及社旗及方城、唐河、宛城、卧龙等周边县区。社旗县高级农艺师杜学云:“利用植保直升机一个是防效高,喷药匀实,再一个它的功效高。对于有突发的病虫,或者是大面积、大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是一个高效的手段,能够在有效期内进行及时的防控,确保小麦丰产增收。 像戚秋阳一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自己“农场主”梦的人正在多起来,依法、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正在产生这个县农业生产的聚合效应,为县域内的贫困人口脱贫找到了出路。 据统计测算,截至目前,社旗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7%,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达12350户,占全县农民总数的7.35%。(常杰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