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丘市梁园区观堂乡围绕“民”字做文章,紧贴“实”字下功夫,在新一轮民生工程建设中,紧扣群众需求,顺应群众呼声,以加大帮扶力度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强力推进精准扶贫、道路建设、疏通沟渠等民生工作,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精准扶贫奏响“富民曲”。该乡紧紧围绕精准扶贫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形成了一套以“望、闻、问、切”工作方法。“望”―查资料。查贫困村登记表、贫困户登记表是否上墙公示、程序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查村级精准扶贫工作台账,核实贫困村登记表等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贫困户数据采集是否全面、信息是否准确。“闻”―听民声。首先听取各包村领导、各村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重点汇报全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工作推进情况。“问”―知民意。该乡成立一个工作组,班子成员负责一个村,进村入户,实地开展扶贫开发“回头看”,查看贫困户是否属实,询问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知晓,对帮扶计划、措施是否满意,核实帮扶计划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切实可行,帮扶措施是否落实、有效。“切”―出对策。入户抽查结束后,召开由包村领导、村第一书记、各村干部、机关干部等参加的整改会。会议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分类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增强工作实效。
道路建设奏响“畅通曲”。“这路修的太及时了,原来的路坑坑洼洼,走起来极不方便,等路修好了,吃过晚饭,到街上遛一圈,看看跳舞的,听听唱歌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路修好了,卖卖粮食、买化肥也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车崴在坑里了。”8月9日,家住花坟村的陈家常高兴地对笔者说。眼下,在观堂乡新一轮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正在拉开帷幕,紧张的施工场面给这个炎热的季节增添了一份喧嚣。今年上半年,该乡共硬化农村户户通道路120余公里,惠及关庄、花坟、刘楼等7个村庄的群众。进入下半年以来,该乡在前期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王启山庄到林场以及该村主要道路纳入农村公路建设范畴,这两条道路总长8公里,这条道路的新修,将极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休闲游玩,进一步奠定经济发展根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卫生环境综合治理奏响美丽乡村曲。为了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活动成果,美化、净化、靓化人居环境,今年,该乡持续发力,狠抓各项工作推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色、宜居、舒适、生态”新环境。
健全工作机制,实现常态治理。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要求,加强日常卫生管理,落实网络化管理、包保责任人制度及门前“三包”制度;定期对各村进行督查考核,细化考核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建立起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确保环境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环境治理常态化。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墙、公益广告牌、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动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听取群众心声,与群众交心、换位;在不影响整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方便群众,“变堵为疏”扫除治理障碍,营造环境整治的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加大设施投入,强化队伍管理。在重要路段增设垃圾桶120多个、垃圾池、新建了一处垃圾中转站,解决垃圾收集、清运、处理问题,通过“户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形式,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保洁队伍管理,落实分片包干机制,全力抓好日常保洁工作。加强保洁员的管理与考评工作,落实责任制,不定时对全乡保洁员工作情况进行巡回检查。
狠抓工作实效,助力美丽乡村。把“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注重整治工作实效,狠抓违章建筑、广告标牌、垃圾清理、绿化美化,不护短,不遮丑,不走过场,不留死角,确保“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