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尉氏县:绣出乡间田野新图景

来源:河南经济报 作者:李军涛 杜远红 李春凤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1
摘要:李军涛 杜远红 李春凤 马梦迪 夏日南风起,麦浪滚滚来。5月31日,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高标准粮田里,麦浪滚滚,正在作业的收割机缓缓地向前走着。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嘴里吐出来形成一道道金黄色的麦瀑,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幸福的脸上。 六年前的5月9日,
        李军涛 杜远红 李春凤 马梦迪
         夏日南风起,麦浪滚滚来。5月31日,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高标准粮田里,麦浪滚滚,正在作业的收割机缓缓地向前“走”着。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嘴”里吐出来形成一道道金黄色的麦瀑,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幸福的脸上。
         六年前的5月9日,在这片田地上,习近平总书记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并说出了“我们都是搞庄稼出身的,看到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村里人一样感到很欣慰。用咱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这一番动情的话语。
        前不久,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利用两会间隙时间,视频连线了正在管理麦田的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党支部书记石长锁。望着金黄的麦浪、闻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石长锁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咱河南的惦念,请许代表在全国两 会上一定要向总书记转达我们的心愿,我们一定不忘总书记的嘱托,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让更多人吃上新馍,而且今年的新馍一定能吃出更多新花样……”
        尉氏县始终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要求,切实扛牢压实农民增收、农民富裕这根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绣出了乡间田野丰收画卷。
         牢记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14年,总书记站在俺村地里,提出了‘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要求。这两年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高标准农田面积翻番,小麦一亩地多收了100多斤,没让总书记失望。”张市镇沈家村党支部书记石长锁激动地说。
        六年来,尉氏县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市镇提出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重要指示精神,把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管理措施的结合,提升“智慧三农”的推广应用水平,突出开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鲜明特色,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发展,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彰显新担当新作为。“三夏”大忙在即,尉氏县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在抢收粮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服务好“三夏”生产,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为确保农民适时收获,尉氏县及早行动,部署三夏各项工作,积极做好农机调度,开通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随时为故障车辆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协调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网点备足备齐农机货源、易损零配件,搞好“三包”服务和“售后”服务;并下派农机工作人员深入到每个乡镇,负责收集麦收进度、机具数量和需求量等信息,并及时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发布,引导机械合理流动,保障麦收有序快速推进。为防夏季天气多变延误麦收,要做好抢收工作,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同时,切实落实小麦秸秆禁烧政策和措施,坚决杜绝焚烧秸秆,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产业“蓄金池”,让农民挑起“金扁担”
        5月31日,在大营镇祝家村的田野里,一片片成熟的麦子像金黄的波浪随风起伏,一方方花生的叶子绿油油的、青翠欲滴,一行行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尉氏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制定规模化产业发展规划,引进优质小麦、花生新品种,通过免费提供种子、技能培训、溢价回收等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并从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全程实行机械化作业,引导村民群众进行规范化种植、科学管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小小麦粒、花生成为群众致富的“金豆子”。
         当下正值各类蔬菜大量上市的时节,在尉氏县朱曲镇黄湖村富春祥合作社蔬菜大棚里的番茄陆续“走红”,采摘工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有序卸果,一派丰收景象。
        “这个品种番茄结果稳定,口感好,产量高。”在湿热的大棚里,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宁专程从山东寿光请来种植专家张保友指导生产。据张保友介绍,基地28座大棚的番茄生长形势稳定,预计每棚能采摘“红果”3500公斤,按照当前市价每棚收益预计可达6500元。
        “咱这番茄主要都供应周边市场,现在还不到盛果期,就已经供不应求了。进入盛果期后,仅采摘就需要30人左右,给村里也说了,到时候先用咱村里的贫困户。收麦后,我们计划再流转50亩地,建32个新大棚种蔬菜。眼下有12户贫困户在这里长期务工,一天保证100元的工资,黄湖村贫困户黄学岭、黄书兰等人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作为该镇最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在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上,富春祥合作社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尉氏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积极落实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按照“一乡一业一园区,一村一景一基地”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主导与特色相结合、长效与短平快相结合、种养与经营销售相结合的原则,指导贫困村选择能够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贫困村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按照市委“1+2+2+2”和3个80%以上产业发展要求,尉氏县5家龙头企业(华英集团、耕耘农业、蜂友合作社、鑫晟纺织、凯华皮革)和3个农业奖补项目(优质花生、瓜菜、养殖)带动贫困户17141户。
       “俺两口子老了,也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了。俺通过养羊,每年都能收入5、6万块钱,加上农业上的其他收入,一年挣个十来万是没问题的。”大桥乡孔家村的孔水旺、吴玉梅夫妇在自己的山羊养殖场饲喂肉羊时说。
       近年来,尉氏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党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大力发展猪、牛、羊、鸭等特色养殖业,带动周边贫困户和群众发展养殖,打造肉羊养殖基地,并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咨询、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同时,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产销对接合作、产品销售渠道等难点问题,积极与多家企业联络协商,建立起与村与户长期收购合作关系,帮助农户打通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入社农户增收致富。仅大桥乡肉羊存栏2万余只,养殖户发展近200户,为发展现代畜牧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从“种庄稼”到“种果园”再到“养殖园”,尉氏县干群的发展致富观念与时俱进,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使小麦、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成为群众致富的“金豆子”,而樱桃、牛羊等特色种养业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特色田园,乡村振兴新图景
       “你看,俺村大变样了,大街小巷都新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房前屋后还都栽植了绿化树,又绘制了文化墙,每天还有专人打扫卫生,生活环境改善了,大家也不随意乱丢垃圾了,现在的农村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说起村里的今昔变化,大营镇三户赵村村民李大姐不禁竖起大拇指。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花开农家,果香庭院,成为了尉氏农村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绘制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实处,不断夯实“底座”,将人民群众幸福乡村梦的“大厦”筑得更加牢固,让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托举起希望的田野,书写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尉氏县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挖掘乡愁记忆,重塑乡村活力和魅力,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建设、全面铺开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美丽村庄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的乡村振兴道路。着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通过组织镇村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助贫困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清理杂物、整理物品,为各村修建道路、文化广场、栽植绿化树、安装路灯等,完善各村公共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积极开展逐村观摩、卫生文明户评比、评选最美庭院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