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每天来我们这领活的都有四五十户,快忙不过来啦!”虞城县沙集乡徐油坊村村民王美荣高兴地说。
在沙集街批发手工活的王玲玲家里,笔者见到了前来交手工活的李秀云老人。“俺是早起5点多领的,这不,刚做好俺就送来了。”,老人高兴地说:“俺今年七十整,孩子都成家了,俺老两口没事干,这活多好,又轻松,还能挣钱。”一同随李秀云前来送活的李广云老人骄傲地说:“俺今年靠手工活挣了七八千元。”
沙集乡群众从事手工活的历史已将近30年,从产业类型看,有这样三个时期:第一代初期手工活,以20年前的勾帽子、串珠子等为特色;第二代手工活是约10年前,以沙集人王明亮等为主,把串珠子、勾帽子的活延伸到了以鞋上的花、旧式窗帘、电视机套等为主,从业人员慢慢多了起来;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推进,各村成立了劳务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村里的劳务输入和输出,手工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早年从事手工活批发的群众分别在常熟、张家港等置业安家,并以手工活直连老家,手工活的类型、样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眼下,领手工活的群众年龄从40岁到80岁的都有,凡眼睛不花的都参与其中,也是当前手工活遍地开花的新时期。
在沙集街上,从事放手工活的就有30家,还不包括各村。街上有个汽车站,每天有发往常熟、张家港的大巴车,两地对开,那边发货,这边交货,10多辆大巴常年不停,每天的货流量都在七八吨。“我们除了年关歇几天,平时没闲过。”大巴司机赵文利说。在赵文利的家里,看到各式大褂、皮衣、呢绒服装,还有儿童服装,应有尽有。
一些放手工活的店不光从事收放手工活,有的和厂家对接好后还可以把加工好的手工活产品放在本地销售,又衍生出一种新业态。
沙集乡以打造劳务之乡为抓手,依托全县一路节点乡镇,以打造产业高地为基础,致力乡村振兴,围绕活乡镇、兴农村、富农民的初衷,充分利用当地劳务输出和地方闲置劳动力,发展当地手工活市场,走活了当地经济,正大步迈向乡村振兴。(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