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们这个项目是依托邵雍文化和地域特色,与润信德(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流转平等乡9个村土地1.9万亩,总投资9.8亿元,是一个精准对接乡村振兴的农旅融合项目,以现代农业、高端苗木种植、水产养殖三大产业为核心,集农业休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乡村产业等功能于一体。” 昨日,在伊川县平等乡姜沟村南邵雍文化田园综合体工地,项目负责人李胜伟介绍到。目前该项目已经投资1.35亿元,完成5千多亩白皮松、红梅等20余种珍贵苗木栽植及滴灌主管道系统铺设、30余公里生产道路基础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助力平等乡村振兴。 像这样以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项目,在伊川县15个乡镇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伊川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突出产业引领带动,把扶贫产业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布局、创新模式、强化支撑,实现了扶贫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至目前,全县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76个,其中集体经济合作社296个,建成扶贫就业帮扶基地323个、家庭农场21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20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91个,296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占行政村总数的82.5%,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241个,占有收入行政村的81.4%。 优化发展布局,构建产业体系。伊川县强化农业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东部丘陵区规划发展20万亩有机富硒谷子,持续扩大西梅、树莓、红不软桃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在西部山区持续发展10万亩花椒、5万亩构树、5万亩有机红薯。利用农业大县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养殖。着力发展年存栏6万头高端肉牛和配套10万亩优质饲草,同时实现年出栏两千万只肉鸡、百万头生猪、百万只肉兔、20万只肉羊。利用近郊洛阳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划了伊河沿线、万安山、龙凤山等三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加快实施建业绿色基地、平泉谷田园综合体、伊沼荷香田园综合体、邵雍文化园等项目,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引进义乌来料加工、关林小商品市场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建设扶贫车间和就业帮扶基地323个。抢抓“森林河南”机遇,大力发展林业育苗产业。依托国储林项目建设2.8万亩育苗基地,带动社会资本建设育苗基地36个1.2万亩,成立育苗专业合作社28个建设育苗基地5000亩。 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伊川县发展210个带贫专业合作社,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物化入股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带动20户以上贫困户、每户利用5-10万元扶贫贷款参股合作社,选择能人领办合作社、每人解决40万元创业贷款,实现村集体和贫困群众共同分红,每村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与龙头企业合作增收。利用贫困户贷款,由村集体统筹建设家庭农场,交龙头企业租赁经营,在保证群众收益的前提下,实现村集体增收,全县共建成家庭农场214个,有36个村通过该渠道增加集体收入5-15万元。建设集体物业增收。在城镇开发程度高和产业园区周边的23个村,通过筹建集体物业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对财政投资和强企强村捐建的323个扶贫车间、种养大棚,通过自主经营和对外出租,实现持续“造血”功能,有134个村靠此渠道增加收入3-5万元。盘活闲置资源增收。58个村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长期“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开发性资产;通过补充耕地、空心村整治,123个村整理边角闲散地6300亩,31个村把规模土地流转给企业,通过出让土地指标或发展特色种养业拓展增收空间;大力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收回土地再开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服务增收。113个村成立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提供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建筑施工、企业后勤等服务,扩大集体收入渠道。建设光伏电站增收。集中连片和家庭分散式光伏相结合,在58个贫困村、产业集聚区和贫困人口多的非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91个,每村年收入15万元。(葛高远 周登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