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1日下午,商丘睢阳区文化办事处振华社区和“十方缘”公益组织共同举办了一场志愿者培训会,办事处专职综治副主任王威和社区负责人参加了培训会。 “十方缘”公益组织振华社区小组负责人王婷,为十多名志愿者做了培训,利用投影仪播放了培训课件,生动全面的讲解了爱心陪伴活动在全国开展的情况,以及志愿者在开展活动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巧,并由老志愿者为参加培训的志愿者现场颁发佩戴上相应层级的手环。 培训结束后,志愿者走进振华北院居民陈子义、李素勤两位老人的家。 两位老人看到志愿者非常热情,忙着切西瓜让大家吃。 寒暄过后,这远着和老人聊起了家常。陈子义告诉志愿者,他和老伴今年都已经74岁了。二人的缘分自13岁开始,18岁结婚,至今已经风风雨雨56年。他们的家庭秉承“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陈子义在外打拼事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曾在工作岗位上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李素勤,三个孩子、四位老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全部由她一人负责。陈子义深情地评价妻子:“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我的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二人情投意合,无论是刚开始的困难时期,还是退休后的优越生活,一直比翼双飞,50多年的时间从未吵过架,在亲戚邻里间被传为佳话。 陈子义和李素勤都来自于虞城县芒种桥乡,两家相距10多里路,虽然小时候并不相识,但月老的红线早早就把他们拴在了一起。陈子义的姑姑嫁到了李素勤的村子,在姑姑的撮合下,二人13岁就订下了婚约,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陈子义说,当时自己还小,完全不明白订婚的含义,一切全由父母当家做主。他不知道,李素勤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以后会有怎样的人生等着他们。 李素勤只上到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心灵手巧又踏实能干的她在乡里的幼儿园帮忙照顾孩子,这个时候陈子义已经上了初中,上学的路上正好经过幼儿园门口,想到自己的未婚妻就在里面,他忍不住和她聊上几句,这在他们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大胆的举动了。“虽然我们的结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有自由恋爱的因素,这也为我们的婚姻生活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陈子义说。 身为军人的他 七年只回一次家、说起妻子当年的种种付出,陈子义至今仍然感慨万千。他说,自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已经40岁了。当兵后,60多岁的父母身体状况逐年下降,特别是母亲,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三哥又是哑巴,没有成家,一家子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年轻的李素勤身上。她白天到生产队挣工分,晚上还要洗衣做饭、纺花织布、做鞋缝衣,为婆婆洗头洗脚,给哥哥姐姐家的孩子裁剪衣服,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才能入睡。尽管如此,天生好脾气的她什么时候都是笑眯眯的,没有任何怨言,她用自己的温和、善良,和婆婆相处得亲如母女,和大姑子、小姑子相处得如同姐妹。因为表现突出,她在20岁时还光荣地入了党,并成为了妇女队长。有了稳固的“大后方”,陈子义在部队才能好好表现,做出成绩。 陈子义老人还讲述了他转业到地方工作的经历和现在的家庭故事。 志愿者听了两位老人的故事,很感慨。深受教育。临别,祝他们快乐的生活,安享晚年的幸福好时光。两位老人依依不舍的把志愿者们送到楼下,挥手告别。(张其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