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破东风放百花”的季节,慕雪堂托友人送给我他的两本书作,其中一本为2017年出版的《墨柏集》。薄薄的一本书,我用了一天的时间翻阅了一遍,感触颇深,现与登封的诗友共享。 《墨柏集》这个名字的来源,作者在自序中说的很明白,嵩山地区多柏,欧阳修曾写过“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发出“青松怒向苍天发”的豪情,更兼登封古柏森森,两棵四千年的将军柏传承了嵩阳书院的朗朗书声,中岳庙内成群的古柏弘扬着“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哲学。从他人口中、从微信群中、从慕雪堂的诗句中,我看到了在嵩山地区的这几年,一位如柏树一样拥有铮铮铁骨的中年诗人,站在柏树前沉思的情景。他在想什么呢?是成就自己的一番功业?还是忧愁风雨? 此刻,阳光温暖,“正是积霾尽散时”,无论峰顶还是涧底,柏树正絮说兴废。历来的文人墨客无不忧国忧民,如杜甫,也曾在诸葛祠前写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松柏筋骨应该是所有人所向往的一种品格。诗人也曾奔赴扶贫第一线,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他见到了“蓬门陋院刀风朔,破灶清寒。病榻声残,愁怨颜回频哭天”的哀哀民生;更见到了“共扶光景逐年好,一圈鸡鸭。满圃蔬瓜。喜奔小康千万家”的乡村生活;生发出了“浩荡春风起紫霞,无边甘露润桑麻”的感慨。从中,我可以窥见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心境。 2017年中秋节,我筹备了第三届中秋诗会,当时曾邀请诗人参加。他人虽未至,但却给我发了贺诗:“雅意高情冰玉心,招来骚客荟芸芸。含羞月魄遣甘雨,收获丰熟一片金。”在欣赏明月出嵩山的同时,他依然不忘漫山遍野的农家丰收景象。 在嵩山的这几年,诗人除了潜心工作,也和一些文化名人谈书法,聊人生,论道中岳,问禅少林。在这里,他重逢了清华美院高级书画研修班的导师金纯先生,也曾在我们的诗友群里与自诩“诗王”的文友诗词互答,我也与他曾在群里就诗词方面的一些想法聊过几句,在这一本《墨柏集》里,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他2017年的诗路历程,无论是赏景嵩山,还是漫步西湖,或者有感父母妻儿,亦或与文友酬和,总有诗意在他心头流淌。在这个红尘纷扰社会,他有着诗意和远方,灵魂和身体,总在诗歌的旅途中相遇,并碰撞出最美丽的美文华章。(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