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热门关键词:  岳国庆  鹿邑
城市: 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济源

汝州市多策并举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来源:河南经济报 作者:郭丽芳 郭书峰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07
摘要:本网讯(作者:郭丽芳郭书峰)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北汝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地貌特征为丘陵和河川相间,全市农用地12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8.6万亩,全市辖14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120万人,459个行政村。2017年6月以来,汝州市以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集
 汝州市以“4741”为经,以“一村一品”为纬  多策并举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北汝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地貌特征为丘陵和河川相间,全市农用地123.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8.6万亩,全市辖14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120万人,459个行政村。2017年6月以来,汝州市以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为契机,高起点谋划,探索改革路径,创新举措,实施“4741”工作法,以“4741”为经,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以“一村一品”为纬,运用改革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迅速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显现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宝力量。截止2020年底,全市村组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2335万元,有经营性收益的村358个,占全市村居总数的78%,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有336个,占全市村居总数的73.2%。2020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7.7元,比2019年增长5.8%。
       一、  以“4741”为经,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汝州市按照“由点及面,慎重推进”的原则,从全市21个乡镇街道挑选“有热情、有特色、有想法”的村居21个,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法,打造改革示范点,不断完善总结,最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4741”工作法,在全市全面铺开。第一个“4”是根据责任分工在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宣传动员组、文秘组、清产核资组、推进督导组四个小组,协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7”是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细化为“七个步骤”,分别是“成立组织,宣传发动;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备案,发放登记证书、股权证;建档立制,制定五年规划”。汝州市对每个步骤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任务、节点、责任人,定期督促跟进,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研究解决。其中,将关键环节清产核资细分为七步走(成立组织,宣传培训,产权界定,实地测量、价值评估,公示确认,填制表格,汇总上报),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不漏、不落、不差,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债权债务清晰明白。第二个“4”是指4类弱势群体。对“未婚或者已婚妇女、离异或者丧偶妇女、外来没有户口的妇女儿童、入赘上门的女婿”等弱势群体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并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最终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保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1”是指一个平台,汝州市在电商大厦设立了汝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设置了咨询、受理、签证、登记等窗口,出台了《汝州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保障了农村产权交易规范有序进行。
      汝州市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49.76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45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7.32亿元),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00.13万人,全市459个行政村(居),全部注册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去多年来形成的一些陈账、呆帐、坏账和不良资产得到了妥善处理,摸清了集体家底,明晰了集体资产权属,为盘活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一村一品”为纬,多策并举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蓬勃发展
      新形势下,如何趟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汝州市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党、政、经”治理体系更加完备,在农村形成了党支部、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共存并存并制的新格局,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按照“四优四化”要求,围绕富硒种养、优质小麦、生猪、甘薯、食用菌、果蔬、桑蚕、花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十大特色农业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形成以“一村一品”为纬,多策并举推进新型农村集体村经济全面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一)盘活资产资源,利用自身优势,自我创收
       一是利用自身资源自主经营。温泉镇朱寨村,通过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将本村160余亩闲置土地进行统一流转,建立村集体香菇种植基地,大力发展香菇种植规模化特色农业,每年生产香菇500多吨,制作菌棒50万袋,为集体创收80余万元。在村集体的带动下,全村共108户村民加入,建设大棚1580座,年创效益1000万元。2020年,全村888户实现股份分红17.5万元,39户实现土地分红4万余元。汝南街道怯庄村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自1999年开始租用村民土地成立了怯庄铁路货场,2018年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将村投资资金及企业历年积累资产折股量化到到户、到村民,让村民变为股东,持股分红,产权关系变得更加明晰,村民及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参与管理积极性不断增强,截至目前,货场总占地180多亩,资产总额达6710万元,实现年营业收入2900多万元,年利润1200万元,为国家创税350多万元,每年给村集体3800多股东分红320万元,给本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人均增收5000元。
二是整合闲置资源,统一发包出租,获取收益。临汝镇郝寨村将本村荒废的游园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建成了以农具展示、农事体验和亲子休闲为特色的“凉水泉农乐园”,通过发包的形式,将园区43间民宿和部分土地对外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3万元;汝南街道粪堆赵村将原废弃的面粉厂、牛场、鞋厂拆除,新建900㎡的仓储物流和3000㎡的仓库,每年收益40万元,将本村装卸大院和16间门面房对外出租,每年收益30万元;洗耳河街道南关社区,通过棚户区改造建成了门面房、日间照料中心,统一招租,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
     (二)开展农业托管,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
       临汝镇东营村,结合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开展犁、耕、种、收、秸秆还田等代管作业服务,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稳步提升,2019年合作社实现收入50万元。同时,对本村农户服务费用低于市场价10-2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群众农机作业开支20余万元。纸坊镇牛王村,采取“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为农户提供“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服务,变“流转为托管”,实施土地“全托管”,辐射周边15个行政村,村民每亩地收益可比土地流转多200-300元,村集体每托管1000亩土地可增收30-40万元,同时各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从土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输送到相应的企业务工,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6万元左右。
     (三)整合财政资金,村企联手共建,多种形式谋发展
       一是利用政府帮扶资金,引导产业发展。庙下镇依托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充分发挥区位和传统甘薯加工产业优势,发展“三粉”(粉面、粉条、粉皮)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共种植甘薯1万余亩,发展“三粉”专业村9个,“三粉” 企业73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5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甘薯加工产品年产量18万吨,2020年实现年产值10.5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焦村镇邢村,利用移民局移民项目资金430万元,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建设桑蚕产业园,形成了从桑叶的种植到桑蚕丝的产出,最后到的蚕丝被成品加工整套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0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
      二是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农村资源。温泉镇连疙瘩村利用本村得天独厚的特色种植资源,流转本村300多亩土地,利用扶贫资金375万元,建设了63座蓝莓大棚,筑巢引凤,引进河北邯郸的蓝莓种植大户在此地注册河南中农富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特色蓝莓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焦村镇魏沟村整合集体资源,引入汝海兹风文化有限公司,整合村58户闲置农宅和150亩荒山荒坡建成乡村美术馆、民宿文化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5万元。
       三是入股本地企业,助力经济发展。陵头镇朱沟村作为国家级贫困村,利用省、市两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62万元,入股投资净煤生产配送中心,每年分红18万元;依托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专项资金50万元,入股石磨面粉厂,每年村集体分红5万元;100万元用于注资食品深加工厂,每年村集体固定收入10万元;利用财政资金50万元建设粮食储备仓,每年村集体收入5万元。朱沟村集体每年共收入38万元,每年给村民分红13余万元。 
      四是村企联手共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煤山街道肖庄社区,利用100余亩建设用地建养老小镇,投入资金200万元(社区集体出资40万元,群众入股160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发此项目,社区居民每个户口本可入一股,每股资金2000元,最终790户居民入股400户,剩余没有入股居民与社区签订自愿放弃协议,剩余股份可让其他想多入股的居民购买,最多可再购买10股,没有入股的居民到年底只享受集体股分红,入股居民预计每年每股可分红9万元。
       三、启示借鉴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石
      近年来,汝州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出台激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举措,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二是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加强村两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级后备干部、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等人才队伍培养.三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强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把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抓党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奖励考核的重要依据。截止今年3月,汝州市累计下派驻村第一书记63名,在全市459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村两委领导一肩挑,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中坚作用。
    (二)探索发展新模式,因村制宜发挥村集体特色资源优势
      农村资源相对城市匮乏,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因村制宜,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产业。一要注重多业并举。选择一个产业、项目时,乡村两级首先要弄清自己的特色、优势,要符合本地实际和发展规划。有条件的村,可以搞工业、办企业,城市社区要进一步规范租赁类项目的管理,同时也可尝试发展养老、物业托管等服务业。二要注重多轮驱动。发展要注重长远结合,从近期来看,可以通过组建公司、注资分红等措施,建立一批“短平快”的项目,挖好“第一桶金”,从长期来看,更要围绕主导产业,全面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模式,实现村强民富。三要注重循序渐进。在起步阶段,不要贪大求全,可从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做起,逐步积累资金和经验。四要注重拥抱“科技+”。为鼓励吸引专家走进农业农村基层一线,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供技术和智力服务。一方面,汝州市深入实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每年遴选125名农技人员分包全市459个行政村,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发挥全市基层农技人员分包行政村、指导科级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农户作用,督促农技人员深入所包乡村、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具体指导,随时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供技术与政策支持,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农业生产。汝州市结合市情,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培训,2013年以来,共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234人,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经营型)2226人,专业技能型1546人,专业服务型462人。
     (三)加强资产监管,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公开透明
       农村集体资产属于全体村民所有,为了确保村民权益不受侵犯,就一定要加强资产监管。一要提高村民的主人公意识,让群众了解自己应得到权力,做好集体资产的监督员;二要“三资”监管和村集体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实行“三资”透明化管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三要加强部门联合监管,纪委、组织、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发挥监督检查、巡察监督的作用,聚合各方力量,抓实日常监督,保障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保护群众权益。
                                                                                                                                                                                     (作者:郭丽芳 郭书峰)
 

Copyright © 2010-2018 新豫网-新河南_新生活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07044号  技术支持:摩天设计

新闻热线:0371-55617578 65727226丨监督热线:0371-67260396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