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妇女老人齐上阵,誓将荒山披绿装,3月10日,阴天,人们还穿着厚厚的冬衣。河南省汝州市米庙镇焦岭村广大村民,却早早来到村北山上植树。山上山下,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村委员高玉琴正在组织人们卸树苗。车上有三个人不断地往车下边递树苗,车下四五个人接住树苗后,整整齐齐地将树苗码在车的两侧。
分树苗处距离山脚1千米,山脚下距离山顶栽树处垂直距离近100米,山势陡峭,最陡处将近60度以上坡度。由于山路很窄,运载树苗的车辆无法将树苗运至植树现场,需要人工将树苗背到山上。在村民从车上卸下一定的数量树苗后,就开始有人往山上背树苗。人们将10多棵或者20余棵树苗用编织袋装好后,将布袋放到肩膀上,利用最原始的“肩挑背扛”的方式,一路步履蹒跚地将树苗运至山顶。
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他们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年龄基本都超过50岁。队伍里有两个70多岁的老人格外显眼,一个是李战国,一个是秦云柱,他们两个年龄都是72岁。为了绿化家乡,他们却像年轻人一样,奋战在植树造林一线,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负重前行,山上的荆条不时划拉着他们的头发和脸庞。山风吹来,他们不由地打了个寒战,而汗水却从他们的脸上头上悄然滑落。
“我小时候,我们村生态环境很好,我们今天栽树的地方是胡来洼,原来这一片山上到处是柏树,生态环境很好,小兔子时常出没,这里还是小鸟的天堂,各色的花草满山坡都是。胡来洼山坡下的沟渠常年溪水长流。那时的空气都是甜的,感觉整天都是湿漉漉的……”李战国想起自己年轻时村里美好的环境,是那样憧憬。
“可惜到80年代,一场大火将山上的树木基本毁灭殆尽。碗口大的树呀,真是可惜了……”提起山火对林木的破坏,李战国惋惜地直摇头。
“当听到村里要在胡来洼这片山地植树,我高兴地睡不着觉。这个坡为啥叫胡来洼,那是新中国成立前我村里有个叫宋胡来的村民,在这里植树护林。宋胡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常年住在山上看守着这片林子,后来人都死在了这片山林。我们后代人为了纪念他,他活着守着的这片地方我们就叫作‘胡来洼’。我们要将这片林子恢复到80年代的模样,也算是对我们的先人“宋胡来”的一种致敬吧……” 提起“胡来洼”过往,秦云柱如数家珍,提起植树造林,秦云柱踌躇满志。
栽下新绿和希望、不负时光不负春。忙碌的植树工作就开始了。他们不畏严寒,不怕风险,有的在挖树坑,有的在栽树,有的在覆土,他们严格按照定植要求,有条不紊地做好每项工作……好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为了这次植树造林,我们村里人几年前就铆足了劲。通过扶贫,村里面现在有了扶贫车间,有了光伏电站,还有一部拖拉机,村集体收入有钱了,今年造林就开始了。为了这次植树,村委会及早动手,刚过完年,我们就在胡来洼、瞪眼洼、椿树崖等山坡缓坡处,利用挖掘机挖了13000个树坑,在机器到不了的山顶及陡峭处人工挖了近3000多个树坑,初步整理出200多亩植树面积。3000棵柏树苗已经拉回来了,今天是植树的第1天,参与植树的有30个人,下一步,将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植树。有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我们焦岭村所有的荒山都能栽上树木,到那时候,我们焦岭村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间天堂”。谈到绿化造林,村委员高玉琴信心满满。(李伟恒 马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