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挨着县道魏马线,柏油小路通门前;白墙灰瓦好风景,小楼别墅连成片。傍晚,在开满格桑花的道路上,村民们三三两两在散步,享受着劳作一日的休闲。78岁的下焦村老人焦容连竖着大拇指,高兴地说:“党的扶贫政策,让俺从穷窝搬到了福窝呀!”
拔穷根,挪出穷窝
大峪镇下焦村地处汝州与禹州交界处,苦居深山,交通闭塞,出行难、用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群众生存条件极其艰难。全村129户贫困户,有47户60人都有残疾,大部分残疾人都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这个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61%的村子,被戴上了省级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要拔掉穷根,先要挪出穷窝。只有让贫困群众摆脱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才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真正脱贫。
在中央、省、市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在汝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扶贫办、大峪镇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汝州市公路管理局经过反复调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决定将易地搬迁作为解决下焦村贫困问题的主要方式,集中力量打好下焦村扶贫搬迁攻坚战。
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做牢,就要多往群众中间跑,听民意汇众智。因为,群众是搬迁的主体,是安居乐业的主体。
易地搬迁项目实施以来,汝州市公路管理局始终以“群众参与、立足民意、科学规划、合理实用”为出发点,邀请河南省洛阳豫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公司等多家公司对新村拟选地址进行勘测,及时公示方案,征询意见,最终将安置点选在县道旁边南天门旅游实业有限公司辖区内,确保选址切实宜居宜业。
选址定了下来,他们又邀请多家公司对新村安置点房屋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明确提出从村街规划到庭院设计,要充分结合人口构成和交通出行、生畜养殖、农具储放、粮食存蓄等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在广泛争取群众意见后,选择上海徐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规划设计图,避免高层、一户一宅,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46岁的建档立卡户王国州,家里五口人,住房净面积125平方米,加上院子有200平方左右,大门、车库、独立厨房、水冲厕所,应有尽有。王国州说,搬来后心里敞荡着呢,天天想着如何致富。要不,怎么能与这房子配套呢?
住好房, 心花怒放
在易地搬迁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峪镇党委政府和市公路局驻村工作队高度重视,多次到建设单位五冶集团慰问和征求意见。邀请河南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严格监督住房建设质量。大峪镇政府人大主席魏帅杰和公路局驻村第一书记魏金跃同志吃住在工地。经过历时18个月的建设,下焦扶贫安置点工程突破重重困难,于2018年初103套安置房胜利竣工。
项目建设首战告捷,搬迁入住更要用心用情。为加快移民入住进度,大峪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制订详细分房方案,专门设立搬迁工作小组,为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和搬迁帮助,消除群众搬迁的后顾之忧。还出台及时搬迁的奖励政策,按时搬迁奖励2500元,按期拆除老宅奖励500 元。
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组织帮扶责任人到户帮忙,另一方面积极为搬迁入住群众化缘解难。江山集团、坤元集团、丹阳中医院、昊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市诗词协会,美术家协会、青年书法家协会等社会力量,纷纷为贫困户捐钱捐物,汝州市公路局也送来了锅碗、桌椅等生活用品。
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更真。截止2018年5 月下焦村贫困户易地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兴产业,谋致富路
搬迁只是第一步,致富才是关键。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下焦村第一书记魏金跃说:目前,新村已实现 了“五有六通”,开通了汝州至下焦的预约班车……但是,我们提升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服务,最根本的目的是提升群众的创业能力。
且听他们“抓产业,促增收”句句真经——
发展养殖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将散养的牛羊集中圈养,带动贫困户通过养殖实现增收脱贫。
发展林果种植业,适时种植优质核桃、杏、花椒,通过加大林果业种植带动特色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
发展下焦村土特产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形成品牌,实现当地绿色农产品集体出售。
发展下焦村景观园林有限公司,安排贫困人员务工……
一件件,一桩桩,正在点燃着下焦人的创业就业梦,正在描绘着下焦村安居乐业的美好前景!李伟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