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之行--今生最美的旅程
---汝州援鄂医疗队队长靳彩娜手记整理
1、紧急集结完毕,告别亲人准备出征
2月17日,驰援武汉的前一晚八点多,在汝州市人民医院小会议室,我们10名姐妹正在剪去自己心爱的长发,副书记、副院长高峻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安全也是为了缓和当时的气氛,一边诙谐调侃说剪短一点,短一点、再短一点,避免感染,一边叮嘱我们安全所需,保护好自己。
当晚十点多,党委书记贾红杰再次来看望正在演练防护服穿脱的我们,为我们送别并意味深长叮嘱我们,到武汉后不要有后顾之忧,记着及时汇报工作进度,等待我们凯旋安全回来。
2月18日,丽日暖阳。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一边享受着冬日阳光的生活,一边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感受着日常工作乐趣。今年的这一天,注定让我终身难忘。肩负汝州援鄂医疗队队长的使命,我将带着9名姐妹,奔赴湖北,驰援武汉,和武汉人民一道与新冠肺炎抗争,与全国人民一起与新冠病毒战斗。
当时,疫情肆虐,形势严峻。汝州也已封城闭户,武汉作为疫情的发源地,累计确诊病例40000多例,日增确诊病例1000例以上,武汉告急,湖北告急。除夕以来,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全力驰援。
汝州十姐妹作为河南第十批援鄂医疗队(因抵达武汉后,实行战时管理,河南第十批援鄂医疗队称谓河南第十战队)成员,2月18日上午8时许在汝州市人民医院集结完毕,市长刘鹏代表市委市政府亲自为我们送行,加油鼓励,叮嘱我们要圆满完成任务,要保护好自己一个不拉的回来。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送行仪式在我们庄严宣誓中结束,严肃而悲壮。
2、踏上援鄂征程,品味一路心情
9时整,随着大巴车缓缓开动,我看到窗外的领导,同事和家人向我们挥舞着手臂,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五味俱全、无以言表。使命责任在肩,很快让我恢复了坚定和平静,默默的叮嘱自己,现在是一名奔赴战场的战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才是战士的本色;夺取胜利,凯旋而归,才是最美的结局。
出发前,接到的通知,疫情战场是中法新城院区同济医院,我们也一直在收集中法新城医院的相关信息,高院长的一个同学赵老师年三十就驰援武汉了,在交流中她提醒我们,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叮嘱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穿脱防护服一定熟练,还特别提醒鼻翼两侧最容易暴露,一定要密封好,从平顶山去的第一批、第二批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护理危重病人感染几率非常高,因为插管、吸痰等操作时气溶胶密集要特别注意。但上车后确认我们第十战队到哪个医院时,都说不清楚具体到哪里。毕竟是战时状态,作为一个战队,必须服从命令。
3、疫情下的武汉,静默而凝重
19日晚上,9点,夜空浩瀚,星月不明。我们乘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上黑暗而且寂静,没有了昔日飞机频繁起落的场景,只有前来增援的医疗战队,还有机场上的不多的志愿者在接机忙碌。大概一个多小时后,迎来了缓缓迟来的武汉中心医院前来接机的班车。
真正的踏上武汉这片热土,心里反倒觉得踏实了。可看到班车之后,说实话心里有点落差,因为在之前一直关注着中法新城院区,也了解到中法新城院区是一个很神圣、学术境界非常高教科书式的医院,也是本次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作为重症专业的护士,如果到那里支援,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真正的开开眼界,学到很多知识,会有更大的收获,带着一点小遗憾走上了大巴。
进入武汉市区时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这座骄傲的城市,就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本该热闹的大街上,空荡荡的看不见车辆行人,一排排明亮的路灯,显得格外孤寂。昔日的繁华变成了肃杀,昔日的闹市变成了空巷,凄凉、空旷、落寞、忧伤定格在历史的记忆。
武汉中心医院是李文亮医生生前所在的医院,主要收治重症和亚重症患者,重症以无创为主。驰援武汉中心医院的,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的十五支医疗队,共计2362名队员。我们河南省第十医疗队有148人,其中重症护理人员占33%,真正投入战斗,我们还是满怀信心。
4、再次接受培训,随时准备战斗
培训期间,培训老师有国家知名院感专家吴安华,也有武汉中心医院的院感科主任和医疗科科长,培训重点还是自我防护,教我们穿脱防护服技术,要求每次穿好后都必须进行漏气测试,做一个下蹲动作,因为防护服上下都是密封的,蹲下去,身体就变成一个充气娃娃好似大白,就证明不漏气。除了专业的培训,老师们一直给我们加油打气,提醒我们只要做好防护,一切是没啥大问题的,还说SARS那么高的死亡率,我们都能战胜,面对新冠病毒,我们也一定能实现零感染、零死亡的任务目标。
培训期间,老师们还讲了当时武汉的新冠肺炎患者分布情况,已经建起的很多方舱医院与各社区的隔离点,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和隔离病人;进入各大医院的都是已确诊的重症和有并发症的患者,因为当时医院的床位还是有限的。
经过紧张严格的培训,我们就要进驻病区了。但具体什么时候进驻,班怎么安排,都是战时管理,还要随时待命。
5、深入病区熟悉环境,做实战前最后一道程序2月23号,医疗队领导层带各组组长到病区熟悉环境,包括通道走向、操作流程、电脑操作、防护服的试穿等。我记性不好,平常在家到新环境两三次路都记不清,但这次走场,只能牢记在心,病区里职工通道和病人通道是分开的,各楼层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都有严格的划分,各行其道,不能交叉违规走错道,说实话,半天下来,神经高度紧张,故作淡定但着实惶恐的心理无法表述。
回到驻地,我还装着很轻松的样子跟战友们说,我们都有重症护理经验,对病区管理也都很熟悉,只要按照常规操作,在家什么重症、难题都能拿下,到这里也照样没问题。即使是遇到新问题出现,还有同道的上级战友的支持,有大组长、总护士长、会帮助我们解决,还有汝州120万家乡父老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何况我们都这样优秀,有理由有信心在这儿干的更好。战友之间也相互加油打气,一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我们都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也深得同行、领导和患者的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