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项目 育特色 树品牌 社旗县李店镇走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本报讯 社旗县李店镇地处南阳盆地的东部边缘。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人大为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技术先进、带动强劲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和样板,在项目支持上多措并举,培育特色、树立品牌,特色现代农业生机勃勃。 抓项目 该镇党委、政府、人大召开领导班子联席会议,高度重视农业先导区建设,依托G234国道穿境而过、临近社旗县农业科技园的区位优势,倾力加强农业先导区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实施意见,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做到3个优先:项目优先包装申报,优先争取协调,优先拨付资金。协调联动县发改、财政、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积极为先导区项目建设添劲加力,开辟绿色通道,切实搞好跟踪服务,从而使得政策性项目顺利推进。去年以来,全年共制作储备项目22个,申报千亿斤粮食、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涉农整合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整村推进、农村公路等政策性项目资金1.4亿元。其中,到位资金7000余万元。 育特色 该镇念好“特”字经,把特色当作园区发展的关键和灵魂,以高、美、特为目标,在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率先垂范下,该镇发展了蔬菜、林果、中药材、畜牧等四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卓和林果、大棚蔬菜和大棚草莓采摘园、丙玉蔬菜基地、供港蔬菜基地等独领风骚的特色园区。目前,全镇已发展蔬菜10000亩、花卉6000亩、林果5000亩、中药材1300亩。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扶贫基地17个。吸纳1300余贫困户、3621名贫困村民就地就业,年人均收入达1.6万元。其中,丙玉蔬菜基地已成为社旗县万亩有机蔬菜产业脱贫基地。该基地位于李店镇下郭村,基地依托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四统一”(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大棚蔬菜为重点,以生产有机产品为方向,通过土地流转,达到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订单化销售,基地示范区占地600亩,累计完成投资2800万元,建成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500座,配套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和农残检测室、蔬菜保鲜库、分拣车间、产品展厅等设施,引进推广了西红柿、杭椒、美人椒、线椒等20多个名特蔬菜品种,注册的“丙玉牌”蔬菜商标荣获河南省著名商标,基地种植的生菜、小白菜、芹菜、西红柿等9个品种已通过绿色产品认证;茄子、辣椒、芥蓝、茼蒿、黄瓜等16个蔬菜品种已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丙玉蔬菜基地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其兼顾名优蔬菜和观赏类蔬菜展示走廊建设,蔬菜生产、观光展览兼收并蓄;供港蔬菜基地以生产多种芥蓝、广东菜心为主,不种当地品种,形成粤菜生产专区;卓和林果以引进国内外不同特色桃、梨、杏、葡萄、石榴等名优品种,林下发展生态鸡、鸭、鹅等养殖业,旁边还在湾柳水库周边打造农家乐:采摘、划船、垂钓、休闲、观光,形成了农、牧、林、游相互融合,通过生态种养、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循环高效农业经济,有力促进周边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树品牌 该镇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从获得无公害蔬菜认证到绿色认证、有机认证,梯次推进,咬定品牌不放松。目前丙玉蔬菜基地已获得绿色认证1000亩,涉及品种10个;有机认证500亩,涉及品种5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宁波等大中城市。落地青台、常庄、塚坡、南袁庄的招商引资项目——南阳种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始终把品牌作为企业运行的生命线,严把蔬菜质量关,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树形象。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操作,不留死角不留缝隙。坚持做到“三个不放过”:没有检验报告不放过,检验质量不合格不放过,不符合商品外观要求不放过,拧紧产品质量安全阀。质量塑造了形象,品牌赢得了信任,据统计,2017年共向香港销售蔬菜220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6900万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周边村的132个贫困户、513名贫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个贫困劳动力每月可获得劳务收入2000元左右。 特色现代农业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丙玉蔬菜的带动下,辐射带动该镇周边大冯营、晋庄、太和、兴隆等5个乡镇发展大棚蔬菜大棚4200座,实现年产值1.2亿元。丙玉蔬菜基地现已成为社旗县蔬菜生产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标杆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卓和林果借助国家林业等产业政策和一些经济林及畜牧项目的推进,与河南农业大学实施校企联合,成为该大学林业、畜牧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新成果新技术“试验田”,企业发展迅猛,建成了千亩“果草禽”立体循环经济生态园。(常杰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