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祁驿耿子腾 六一儿童节到来,儿童交通安全问题也再次受到关注。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案例也不断增加,交通伤害是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的“四大杀手”更是主因。
“杀手”1 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不给儿童使用安全座椅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 “对于五岁以下的孩子,一般情况下,家长更喜欢自己抱着,他们认为这样更安全。可汽车是高速行驶的机器,发生意外时,你根本抱不住,很多事故中,孩子是被甩出车外的。”郑州市交警二大队民警李冰告诉记者,时速16公里的汽车发生碰撞时,后座的小孩会瞬间往前冲,头部、胸部与车前座发生激烈的碰撞。时速50公里的汽车如遭遇正面碰撞,儿童会瞬间产生30倍于自己体重的前冲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无法抱住孩子。 2015年8月5日下午2时20分左右,郑州西三环建设路上桥口东半幅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辆现代越野车撞上路中间的隔离带,由于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造成副驾驶座位上的一名年轻的妈妈和两名双胞胎男婴当场身亡,其中一名男婴就是在碰撞后被抛出了车外。 另一种危险行为是让小孩自己坐副驾驶位。当一个大人和小孩一起开车出行的话,许多家长觉得如果让孩子自己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自己看不到,也没有人照顾,不方便。于是便让小孩坐在副驾驶座位上,认为这样更安全更方便。殊不知,一旦出现意外,副驾驶座椅正前方的安全气囊就会成为孩子的“杀手”。安全气囊弹出的原理是通过爆炸来实现,其弹出时速度高达每小时300公里,冲击力可达180公斤,其张开时的冲力很有可能造成儿童胸部骨折、窒息和颈椎骨折等严重后果。因此,儿童乘车出行,一定要使用安全座椅。 “杀手”2 让孩子钻出天窗玩 天窗是常见的汽车配置,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会让孩子身体探出天窗,其实这样存在很大危险。比如天窗可能会突然关闭夹伤孩子;车子在行进时如果急刹车,就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创伤,轻则肋骨折断、重则摔出车外。 2013年10月,张先生开车带女儿灵灵回南阳老家,途中路遇熟人,张先生停车同朋友聊天。3岁的灵灵打开天窗,把头伸了出去。直到朋友提醒张先生才发现,3岁的女儿卡在天窗上一动不动。等把孩子抱下来,脖子上有非常深的印痕,人已经没了反应。而这起意外前后发生不超过5分钟。 郑州市交警五大队民警李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机动车行驶中,乘客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 “杀手”3 将孩子反锁车内 近年来,儿童被困车内不幸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每一个案例都令人揪心。平日里,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一些自救方法,一旦发现自己被关在车里,可以不停地摁车喇叭,引起路人的注意。此外,几乎所有车辆的双闪灯都能在锁车熄火的状态下打开,双闪灯是危险警报灯,所有车型的危险警报灯都是常供电状态,只要没出故障,双闪灯都能正常开启。 郑州市交警支队的邢警官介绍说,每年他们都会遇到被反锁车内的儿童,预防悲剧发生最重要的是家长提高预防意识,养成下车时查看后座的习惯,把传统的四字记忆口诀“伸手要钱”改为“伸(身份证)手(手机)还(孩子)要(钥匙)钱(钱包)”;不贴过于暗的车窗膜,浅一些的车窗膜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发现被忘在车里的孩子;上车后把你的手机、钱包、提包这些随身物品放在后排,这会增加你想起去查看后排座的机会;把装宝宝尿布和其他用品的背包放在副驾驶座位上,这样也会提醒你不是一个人出门;买一个小的蓝牙防丢器,放在孩子身上或提篮里,当防丢器和你身上的手机之间超过一段距离就会报警。 “杀手”4 忽视交通安全教育 郑州市交警支队统计显示,每10起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受害者是儿童步行者。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下午4时到5时,是一天中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而进入汽车盲区造成的事故较多。 2015年8月,郑州一辆轿车在驶离停车场时,不慎辗轧到一名两岁男童,致其当场身亡。目击者称,孩子妈妈出事前正在看手机,并不在身边,一瞬间的工夫,孩子跑到了车辆右前轮位置。车速不快,但从孩子身上轧了过去。 同年同月,郑州市农业南路万通街口东北角,一辆小货车在倒车时不慎将一个六岁半的孩子辗轧致死。据目击者称,当时孩子可能是在车后面玩地上的沙子。 与成人车祸高发带不同,儿童遭遇车祸最多的地点是小区内或家门口的小路。民警分析,因为家长都教育过孩子,不要到大马路上去溜达;另外,则是认为小孩子就在家门口转转,不会有什么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但是,孩子身形较小,又喜欢蹲在路中央玩耍。一些汽车在行驶、倒车时,司机视线存在盲区,因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医生提醒 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病区主任刘涛提醒,乘车时应避免儿童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坐后排并系好安全带;锁好车门,以免儿童打开车门;不要让儿童单独在马路上行走,行走时不要听音乐或与同学嬉闹;发生意外先做好现场急救,包扎固定、压迫止血并及时转送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