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是指人与各种致病因素,在长期斗争中所获得的一种防御异物侵入、维护机体组织完整和内部环境稳定的功能。按照免疫获得方式和作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天然免疫是指人类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及与病原微生物的长期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抗感染能力。这种能力人人皆有,性质稳定,免疫的作用范围较为广泛,并可通过遗传传给下一代,它在抗感染过程中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由于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而是比较广泛地对多种病原体都何防御作用,所以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平时所说的屏障作用、炎性反应、天然抗体等,都属于天然免疫的范畴。
获得性免疫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通过免疫应答而建立起来的免疫功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获得性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
过去认为胎儿时期处于免疫无能状态,其实,从妊娠三个月末开始,胎儿的免疫功能即逐步出现,到足月分娩时已基本发育完成,只是在功能上尚不够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免疫功能即渐趋完善,逐步达到成人的水平。
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的发源地。胸腺在胚胎第六周形成,出生时重量为10克。到青春期为20~40克,以后逐渐萎缩。小儿的T细胞功能可通过Et玫瑰花值试验来测定。据我们检测的近百名新生儿Et玫瑰花值来看,新生儿的T细胞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到6个月时T细胞明显增加,1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易患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且易于迁延不愈,例如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这种小儿可给与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胸腺素、左旋咪唑、核酪等,以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我们曾对70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患病毒性肺炎的小儿加用免疫增强剂,发现疗效显著。
补体是血液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具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双重作用。补体在胚胎早期就开始形成,但量极少,到足月分娩时尚米发育成熟。我们检测70名新生儿总补体和补体C3都较低,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总补体在7~8岁时接近成人水平。C3在1岁时接近成人水平。小儿如患免疫体复合物引起的肾炎时,C3极度降低,在急性感染时,补体增高,如果减少,表示预后不良。
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的产物,它是一组具有抗体活儿性的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可分五个类型。即IgG、IgA、IgM、IgD和IgE,其中IgG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高,平均为120毫克%,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80%。在妊娠38天的胎儿血清中,即开始出现微量的IgG,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IgG的含量与其母相似甚至超过母亲。这是因为IgG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除来自母体以外,胎儿本身还能合成小部分IgG之故。正是由于新生儿期具有足够的IgG,所以对某些疾病具有抵抗力,不易感染,如麻疹、天花等。根据我们检测的结果,新生儿随着月龄的增加,获得性IgG便逐渐下降。在生后4~6月个时降到最低点,这时小儿对很多疾病即有较大的易感性。此外,小儿从从母体带来的IgG抗体,在体液中存留的期限也有长短之别,如麻疹抗体可存留六个月,而百日咳抗体仅能存留四周,因此小儿的免疫接种时间,也应据此而加以安排。
IgM也是一种高效价的免疫抗体,是构成革兰氏阴性杆菌、ABO、IgM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等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具有强大的溶菌、溶细胞、补体结合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它在胚胎第十一周的脾脏和第十七周的胸腺中合成,但其值较低。据我们检测的资料,新生儿含量极少,仅及其母的10%左右。如果胎儿在子宫内感染风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等,则出生第一天就可测得较高的IgM。倘IgM含量达20毫克%以上时,则表明有宫内感染。当小儿缺乏IgM时,常可引起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败血症,此时必须积极治疗,以控制炎症的发展。新生儿IgM值在出生后逐步增加,到一岁时可接近成人水平。
IgA在人的体液中有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主要来自肠系膜淋巴组织的浆细胞,其抵抗细菌感染的作用较弱,但有较强的抗病毒感染作用。IgA是婴儿体内出现最晚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IgA几乎为零,以后增长的速度也较慢,即使到青春发育期仍不及成人的水平。分泌型IgA广泛存在于各种外分泌液中,如乳汁(特别是初乳)、唾液、鼻液、支气管分泌液、粪便等,其中初乳中分泌型IgA的含量可高达1300毫克%,所以我们提倡新生儿要尽量喂哺母乳,以便从母体中获得较多的IgA,从而增强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正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的IgA水平极低,故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特别是人工喂养儿更易感染,由母乳喂养者即使感染,不仅程度较轻,且亦易于痊愈。
总之,免疫学知识对婴幼儿喂养、婴幼儿保健、婴幼儿疾病的防治,都有实际意义。自从第五届国际免疫学大会以来,研究工作正在不断深入,其进展也是显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