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日,国家卫计委发布数据称,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540万例,管理率达88.7%。其中,精神分裂患者数约占在册患者总数的3/4。在另一端,中国又不得不面对精神卫生防治的诸多难题:精神卫生资源短缺,精神科医生稀缺;资源发展不均衡,基层依然是薄弱环节;精神卫生投入仍然有限。
长期以来,中国精神卫生防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尤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后。 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人。 今日,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则有540万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数约占在册患者总数的3/4。此外,王斌还介绍了我国主要精神障碍的三种流行趋势,分别为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老年痴呆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男性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已处于国际中等水平。 以上数据来自40余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和高校开展的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负担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心境障碍(主要包括四大类疾病,有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心境障碍、物质所致的疾病障碍)患病率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另一个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则称,据估计,中国目前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 面对庞大的精神疾病群体,中国精神卫生防治短板仍然十分突出。 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匮乏被认为是阻碍精神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据今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国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27733人。这一数字虽较往年已有所增加,但缺口巨大。平均每10万人口只有1.8名精神科医师,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5名。根据2015年出台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4万名。 对此,王斌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国内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不足的现状,各地加大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和专业人员培养培训。 其中,王斌对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效果表示肯定。 转岗培训即选取各级医院的神经内科、心理科等与精神科基础知识相关的科室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成为具有执业资格的精神科医师。“精神科医师转岗可以缓解基层和偏远地区精神卫生资源不足问题,”王斌如是称。 同时,国家卫计委称,目前也在联合教育部共同推动临床短缺人才的建设,如推动部分医科大学设立临床医学精神卫生方向本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个大学设立了精神卫生本科招生的计划。针对临床心理,卫计委表示希望和教育部共同合作的意愿,以此加大临床心理专业人才培养。前述举措被认为能够逐步缓解人才短缺的情况。 而精神科医生收入不足也被认为是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王斌向界面新闻记者坦承,即使在一线城市,精神科医生的收入“仍不算高”,王斌称,目前他们正在推动精神科医生薪酬制度改革,希望能够对这部分风险高、压力大的特殊群体实行特殊的政策。“但能推到什么程度,还是得之后再说。” 此外,中国还面临精神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基层的精神卫生防治能力仍然薄弱。 2010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曾对全国精神卫生机构和床位资源进行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全国范围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省级和地市级,乡村和基层的羸弱十分明显。当时全国2856个区县中只有970个区县有精神科床位,2/3区县精神科床位是“空白区”。 今日,王斌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基层医院的精神科能力建设仍然是薄弱环节。”就此,她表示,下一步将把县医院精神科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尤其在没有精神专科医院的县,要提升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远远不足。 2016年10月,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亚太地区精神卫生综合评价指数》,其中指出,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上的经费仍低于所有健康领域经费的1%。 但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却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主持了一项研究,计算了从2016年到2030年的15年间,36个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治疗费用和健康结果,研究表明,对抑郁症和另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即焦虑症的低水平认知和治疗,将导致全球经济每年损失上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