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解决农民防病治病问题的第一道门槛。 一个肩负辖区26个行政村和一个农村社区8万多父老乡亲安康的镇卫生院,过去因患者流失、科室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收入较低,举步维艰,医生与医院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时有误会;现在,规范了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肛肠科、口腔科等门诊科室的诊疗工作,设立了内科综合病区、内儿科病区、仲景苑(中医骨科病区、疼痛科病区),住院患者爆满,吸引了周边甚至外省的群众来就医,全院职工凝心聚力,自豪感、幸福感十足…… 梳理上述巨变,作为国家一级甲等医院、“市级示范化卫生院”、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艾滋病定点救治机构、“5111工程”村医培训基地、省级示范化接种门诊的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卫生院,其“综合性、立体化”的发展脉络分外清晰。 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让老百姓足不出镇就能享受二、三级医院的服务 南阳城东15公里的红泥湾镇,位于宛城区、方城县、社旗县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接合部,许平南、南邓高速和S103线、S333线省道在此交会,是南阳中心城区的“东北门户”,为宛城区第一大镇。 11月22日,小雪节。当天上午9点多,记者将车停在红泥湾镇卫生院内,不一会儿,车上已经落了白白的一层雪。 尽管气温骤降,风雪交加,医院各个门诊科室前仍挤满了前来寻医问药的患者。容纳百余张病床的住院部,过道里加满了床还是不够用。走走问问,发现看病的除了本镇外,还有方城县博望镇、社旗县桥头镇的患者,甚至有新疆、山东、四川、湖北等地患者慕名来这里寻求高庙骨伤科李医生就诊的。 “你可别看俺这是镇里的卫生院,南阳大医院能做的检查,咱镇上也能做,大医院能治的病,咱镇上也能治。咱镇上报销比例还高,俺们当然都来这儿。”一位老大爷竖着大拇指骄傲地说。 “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终于控制住了,心里不再犯慌了,以后俺的健康有保障了。”来自赵钱庄的田双英老太太激动地说道,“红泥湾镇卫生院综合病区的医护人员都那么和蔼可亲,尽职尽责。怪不得人们都说,如今的红泥湾卫生院跟过去不一样了,这里变得更贴近百姓,更贴近患者,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了有病就去红泥湾卫生院的想法。” 明皇村张李庄的燕远梅女士说:“俺妮因十几天没解大便频繁恶心呕吐肚子痛来到医院,儿科的医师诊断为肠梗阻,这期间医护人员不怕脏不嫌累天天给妮灌肠,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治疗时,他们就一遍遍解劝孩子鼓励孩子,现在妮不吐了肚子也不痛了,精神状态也好了,感谢儿科的全体医生护士保守治疗,治愈了俺闺女的病。希望红泥湾镇卫生院发展越来越好,为红泥湾镇所有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得知记者来到红泥湾镇卫生院采访,来自段营村的杨大爷伸出输液的手拉着记者,激动地说:“我要通过报社感谢红泥湾镇卫生院,感谢范院长,感谢亚医生。我患慢性支气管炎、心功能衰竭十几年了,一犯病就心慌,出不来气,以前都要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市内大医院治疗。现在好了,自从范院长来了以后,咱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范院长他们给我专业的治疗和悉心的照顾,有效控制了我的病情。他们真有责任心呀,红泥湾镇卫生院真是咱百姓自己的医院。” 53岁的唐河桐河乡田女士,正躺在床上边做理疗边与同病房的人聊天。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20多年,10月30日突然加重,脚不能挨地,不能走路。“俺当时痛苦得很,真不想活了。”她说起发病时的情形,仍心有余悸。经人介绍,田女士被家人送到红泥湾镇卫生院李医生所在的骨科。经过中药热敷、骨科正骨手法,田女士已经能下地走路,生活自理了。“俺桐寨铺七八个人都在红泥湾镇卫生院治好了骨病!”同屋一个病人说。 “这位是90岁的李老太太,失明5年,自己想着年龄大不想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儿女孝顺,看她生活不便,好说歹说,9月23日在卫生院给她做了一只眼的手术。老太太复明后,高兴得像个小孩儿。”在眼科,史医生指着手机照片里的老人说,类似手术他们一年做200多例,花费少,效果好,方便了群众…… 百姓享受中医按摩 专家当院长,百姓享受质优价廉诊治 翻开2016年11月15日的《河南日报》第5版,《关于第二批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拟入选人员和2016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拟入选人员的公示》中,范中有的名字赫然在列。 范中有,宛城区红泥湾镇卫生院院长。他,1967年10月出生,30年前从红泥湾镇胡阡营村范庄走出去后,考上了医学院,评上了正高职称,现为三级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呼吸学会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南阳市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宛城区政协委员。 范中有行医26年,刻苦钻研,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省市科研成果进步奖,攻克了诸多疑难杂症,亲手治愈患者30多万人,接触艾滋病患者600余名。“非典”时期,他积极投身防治第一线;他先后6次参加国家“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搬迁医疗保障队”工作,带队做好了六个移民点1万余名群众的健康保障工作,荣获“河南省第一批移民迁安先进个人”称号。他先后8年参加征兵体检工作,担任主检医生,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南阳军分区授予“南阳市征兵先进个人”。作为项目负责人,5年共完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排的3万余名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筛查任务和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荣获“河南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先进工作者”称号。 “真是没有想到,医院能有这一天。”目睹了医院从瓦房、平房到楼房的转变,见证了多个门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骨科、眼科、口腔科、肛肠科)及四个病区(内科综合、内儿科、中医骨伤科、疼痛科)齐头并进的红泥湾镇卫生院全体职工,抚今追昔,由衷地发此感叹。曾几何时,由于人才流失、患者流失、科室发展不平衡,住院部常住患者只有10多个,医院发展不景气,医生情绪不稳定,群众不够满意。2015年1月,在宛城区政府、区卫生局指示下,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红泥湾镇卫生院进行有效整合,成立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红泥湾医院。当年8月18日范中有从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的岗位兼红泥湾镇卫生院院长走马上任。 “治好病才是硬道理!”范中有在第一次职工会上撂下这句话,并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和激励全院职工。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时刻处于工作状态,把办公室当诊室,为病人望闻问切;把门诊当教室,为青年医师解疑释惑,传道授业;到门诊科室、收费窗口查看医院服务质量;通过业务研讨会、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提高诊疗质量;到住院病房、街头田间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改进服务态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农村成年人肠胃病高发,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高发,儿童缺乏微量元素病等现实,范中有积极向上级申请,为医院购置了电子胃镜、24h心电监护仪、幽门螺旋杆菌测试仪、五分类血球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等医疗设备。诊断回归精准,治疗有据可依,医院树立起权威,提升了公信力。 范中有与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分工明确,苦心经营,职工看在眼里,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定期举办的职工运动会、户外拓展培训,迎十一文艺汇演,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从步梯上贴的人性化健康提示语,到安装电梯满足病员需求,红泥湾镇卫生院的服务全面提升了,医技进步了,患者增多了。仅2015年,红泥湾镇卫生院实现了全年医疗收入增长69.1%的突破。 除了与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医联体,红泥湾镇卫生院于今年9月份,同宛城区计划生育指导站联合在市内成立红泥湾镇卫生院分院,设内科、妇产科、疼痛科三个病区——乡镇卫生院还在市区设分院,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作为医学专家,我要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低收费的诊疗服务。”虽是专家,但范中有从不收患者的挂号费和三级教授的诊查费,每月减少患者费用3000元左右;夜间为危急患者出诊300余人次,不收专家出诊费用。“有一次,俺看病的钱丢了,范院长劝俺别难过,治疗照常进行,还给俺交了当天的治疗费用……”一位老大娘说起范中有,感动得直抹眼泪。在红泥湾镇卫生院,范中有到底帮扶了多少困难患者?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中医成支柱,百姓享受绿色自然疗法 “乡镇医院如此尊崇医圣,重视中医,实属罕见。”到红泥湾镇卫生院参观学习的南召县妇幼保健院同行这样评价。 在农村,很多人陷入过度输液的治疗怪圈。范中有大胆创新,为患者开辟更好的康复路径。他说:“大医治未病,效果彰于深远。在农村推行中医步履维艰,意义深远。” 红泥湾镇卫生院把加强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以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将发展中医药服务作为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中医药建设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中医骨科、疼痛科等重点专科建设,推广“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等中医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保重点、树特色,真正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服务优势,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绿色自然疗法。 2015年11月22日,该院启动了“仲景苑”、“示范中药房”建设项目,在装修装饰风格上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建成面积300余平方米。2015年12月“仲景苑”、“示范中药房”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获得了南阳市2015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先进单位,南阳市卫计委、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对此进行了表彰。 目前,医院有中医师22人,中级以上职称中医师8人。拥有多功能牵引床、TDP特定电子波治疗仪、电针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仪、磁振热治疗仪、煎药包装一体机、蒸汽熏蒸机、经穴治疗仪、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熏蒸床、艾灸床、真空拔罐器等设备。 中医堂骨科采用传统的正骨手法、膏药、外敷、中药热敷、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三维牵引、艾灸、中频、磁热疗、红外线照射及中西药内服等方法治疗各类骨科疾病。仲景苑疼痛科开展熏蒸配合中医推拿、抠筋正骨、针灸拔罐、针刀松解、牵引伸筋、刺络排淤、电磁热振等理疗技法。2016年6月成立理疗科,配备5名医护人员,开展超声溶栓、低频中频治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小儿推拿等项目。 今年1-10月,红泥湾镇卫生院中医药收入达到了590.3万元,占全院业务总收入1300万元的45%,其中:中医门诊收入55万元,中草药收入95.3万元,中医骨科病区出院624人,治疗收入269万元,中医疼痛科病区出院325人,治疗收入156万元;理疗科治疗收入15万元。 “我们正在学太极拳、八段锦,既强身健体,又可教会群众。”该院大力开展中医科普下基层,并通过饮食起居指导、摩腹、捏脊、按摩穴位对辖区儿童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指导;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及33项中医药老年人体质辨识问卷调查对老年人、糖尿病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通过饮食起居、运动方式、穴位针灸等对老年人、糖尿病人进行中医指导。 公益为依托,百姓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公益性,是乡镇卫生院的重要属性。”范中有认为,尽管这一属性在市场经济中有所削弱和异化,但它始终是乡镇卫生院的职责与使命。 除了治病救人,红泥湾镇卫生院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更多父老乡亲明白防病大于治病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大于救死扶伤。”范中有带领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严格落实国家惠农便民医疗政策,为每位乡亲建立健康档案,将8万本健康手册发放到户。手册上印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防治,也印有医院主要医生的简介及手机号码。百姓有了疑问,可随时拨打电话咨询求救。 目前,红泥湾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总人数73743人,其中:高血压7482人,糖尿病1765人,精神病223人,老年人保健3060人,0-6岁儿童6269人,孕妇196人,产妇672人。 该院成立以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项目管理小组,分管“公卫”的副院长为副组长,公共卫生科主任及公共卫生科全体成员和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为成员。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整体作用的发挥,听取专项工作人员的感受、体会,每月召开“公卫”项目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提高居民对十三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依从性,提高群众知晓率,多年来该院采用入户发放十三项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单和通知单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同时签约服务合同,并要求村民同时签字收到回执,回执收回中心存档,使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提高到80%以上。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依从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为使项目尽快推进并保证质量,该中心先后建立并完善各项“公卫”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办法促进项目落实。对从业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奖勤罚懒,提高其积极性;通过下达工作任务使所有从业人员分项目、分目标、分责任,各司其职。项目实施以来,全中心累计完成居民建档80%以上,65岁老年人、高血压、重性精神病按照省绩效考核标准,基本完成了登记建册、台账清晰、服务项目落实到位,65岁老年人体检率达70%以上,0-6岁儿童和孕产妇管理基本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了十三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 “医院挨家挨户通知,全部项目都免费,检查得很细致。”提起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前来体检的红泥湾村的一位老人赞不绝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