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升高,常有心血管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表示,平时本来就汗多,夏季更甚,同时伴有疲劳、乏力或头晕、心悸不适、胸闷等不适症状。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本是很平常的事,注意补水。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随着大量出汗会流失的一些电解质尤其钾镁离子,对于存在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低镁低钾可能会诱发室速、心房颤动、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诱发室速电风暴,危及生命。 钾镁离子往往容易被忽视,但钾镁离子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忽视小离子,容易引起大问题。 一、心血管患者钾镁管理现状 钾离子、镁离子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缺钾缺镁会造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现患心血管病人数约2.9亿,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居所有疾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所以钾镁离子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重视。 WHO成人与儿童钾摄入指南指出推荐日均钾摄入量>3510mg,美国卫生公共服务部-美国食品与营养委员会,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镁日均摄入量>420(男性)/320(女性)mg,而2012年中国的一项人们日常膳食结构的调研指出,中国人群的钾摄入量是1617mg,镁是285mg,中国人群普遍存在钾镁摄入不足,且摄入量仍在下降同时,心血管病患者易发生缺钾/缺镁。 二、缺钾缺镁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对心律失常的影响。低血钾、低血镁特别是心肌细胞内低钾、低镁的病人,临床上常表现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缺钾、缺镁的病人在使用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都远较电解质的病人高。 对急性心梗的影响。动物实验表明,梗塞的心肌内钾下降50%,血钾则因心肌细胞内钾 的逸出而升高。血镁常降低,其原因是心肌梗塞时机体内茶酚胺大量分泌,使β受体兴奋,促使 脂肪分解产生大量脂肪酸,后者与镁离子鳌合成不溶性盐所致。因此镁剂对心肌梗死有着有 效的治疗作用。 对心衰的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是引起低血钾、低镁的原因,尤其是利尿剂 及噻嗪类利尿剂。低血钾、低血镁易引起洋地黄毒性反应具成为顽固性心衰的原因之一。补镁不仅可恢复心肌的供能,使低钾更易纠正,而且有镇静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促进气体交换及利尿作用。从而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中国人群钾镁摄入不足,老年人钾死亡风险的关系镁吸收减少,心衰患者钾镁吸收减少,更容易发生缺钾缺镁。 三、心血管患者血钾最佳范围是多少? 大量的研究证实:血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系呈U型曲线。心血管患者血钾最佳范围为4.0-5.0mmol/L,当血钾水平<4.0mmol/L或>4.0-5.0mmol/L,心血管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风险都会增加。即使血钾水平处于3.5-4.0mmol/L的边缘范围死亡风险也会显著增加20-70%。 四、心血管病患者如何维持钾镁达标? 常规检测,首诊必测,首诊患者应常规检测血钾水平,定期随访,对于血钾不达标或血钾患者的异常风险的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及ACEI或ARB、肾功异常),应定期随访血钾水平,同时关注血可同时检测血镁,建议关注血镁。 首先通过饮食调整 心血管病患者合理增加膳食钾镁的食物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富含镁的食物包括:小油菜、龙须菜、口蘑、苋菜等蔬菜;芝麻、葵花子、杏仁、花生、榛子、腰果等坚果;牛排、虾皮、海参等海鲜、肉类;黑豆、燕麦、黄豆、黑米等谷物。 富含钾的食物包括:蛋黄、肝、瘦肉、海产品,以及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如香蕉、葡萄、柑桔、芒果、西瓜、桃、杏、菠萝和樱桃等。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的加工会使钾镁大量流失,如焯水会使易溶于水的钾大量流失,而炒菜的高温会使镁与蔬菜中的镁与植物酸结合从而影响肠道的吸收。因此,减少食物加工以及食用新鲜的水果是增加膳食钾镁的理想方法。但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避免食用水果而导致的血糖升高。 药物补充. 口服补钾药物的安全性与膳食补钾相同,因此是首选的药物补钾方法;补钾应适量,以避免高钾血症的风险,因此选择补钾量适中的药物非常关键。 血钾在3.5mmol/L以下,大量补钾,快速纠正,推荐氯化钾和门冬氨酸钾镁联用;血钾在3.5-4.0mmol/L之间,适量补钾,并长期维持,以帮助血钾水平达标,门冬氨酸钾镁片(潘南金)补钾量适中,同时钾镁同补,可以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当血钾处于达标范即4.0-5.0mmol/L之间,一般不需要夏天出汗多,或服用利尿剂,常规门冬氨酸钾镁片;以补充丢失量,维持血钾达标。 总之:心血管病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而钾镁离子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又十分密切,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为了提升心血管病患者群体的总体生存质量,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广大医护人员还需与患者一同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关注钾镁离子做起,督促患者定期检测,维持血钾达标,尽最大努力预防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的发生。(袁清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