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豫网-河南门户 王琳)相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病人数约600万人,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造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百亿元。其中80%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根本病因。4月2日上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养结合发展部举办第一百零六期“微课堂”线上直播活动,邀请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董来宾做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专题讲座。
微课堂上,董主任分别介绍了血管内治疗的适应症、血管内治疗的禁忌症、动脉内溶栓、血管内机械开通血管、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评价、血管内治疗的随访、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动脉瘤治疗时机的选择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巨大动脉瘤治疗等内容。授课中结合了很多病案病历介绍了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强化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两方面作了阐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作为脑血管病诊断方式被全世界所公认。随着X线造影设备、导管材料和造影剂的不断改进,脑血管造影的创伤性损伤越来越小,目前已经成为微创手术的一种,其安全性愈来愈高。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1.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 2.颅外动脉狭窄的支架 3.颅内动脉狭窄的扩张及支架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 目前AIS早期血管开通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静脉溶栓),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小时),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低(13%-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90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近年来一些新的血管内治疗器械(支架取栓装置以及血栓抽吸装置等)相继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闭塞血管的开通率,血管内治疗(动脉取栓、血管内取栓、血管成形支架术)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Aneurysm,AN)和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为次要病因,但却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 非创伤性影象学检查如CT、MRI、CTA、MRA等均可用于诊断,但DSA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瘤颈、载瘤动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从而为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更丰富有益的信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常规进行DSA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