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网讯】(豫网-河南门户 冯俊方 黄敏)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困扰家长和老师的常见问题。为了帮助学校心理老师提高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心理医院针对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对郑州市各种小学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了培训,培训形式以郑州九院心理医院接诊的多例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案例实操分享及分析讨论为主。
培训根据郑州市心理医院近期接诊的情况,分享了两个常见的典型案例,分别由九院心理师赵泽老师及张凤林老师提供。 案例一:小静(化名),女,17岁,汉族,高二学生。2018年1月以来,小静情感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出现。起于半年前,小静因文理分科逐渐出现夜间睡眠差,兴奋话多,脑子反应快,“灵感较多”,计划打算较多,精力充沛,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持续约两周,未引起家人重视,未行特殊治疗。后患者逐渐出现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不愿活动,不愿与人交流,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新东西慢,记忆力明显减退,自卑,觉得自己能力减退,不能正常上学,遂退学在家休息。 家人因孩子不上学带其到郑州心理医院门诊就诊,孩子和家人只描述了孩子抑郁时的情况,当医生问到躁狂的症状时也未引起重视,家人不认为孩子脑子反应快等是问题,也未提供相关的信息,医生根据目前的精神症状建议孩子服用抗抑郁药。服药后,小静情绪稍稳定后逐又出现兴奋话多,认为自己能力强,频繁花钱购物买东西,脾气大。这才引起家人注意,又带孩子到郑州市心理医院就诊,门诊以双相情感障碍收住院,治疗方向临床用药结合心理治疗。 案例二:小张,男,14岁,2017年11月4日,以发作性胸闷憋喘伴紧张、夜眠差2月余为主诉入院,一个月前的一个晚上,大约22点左右,患者突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自己摸脉博觉得要停跳了,觉得上不来气,当时把妈妈叫醒,给予安抚后逐渐入睡,之后几日无异常。十一假期前的某日,英语课上,感知自己的外生殖器突然变硬,继而变软,害怕不已,告诉老师,老师电话告知家属,家人带其离开学校,以后上述症状不定时出现,紧张害怕。10月3日凌晨,小张诉胸口像有东西压着,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全身发抖,出汗,持续数分钟后缓解,10月4日再发,曾到市及省级医院行相关检查,没有查出问题,但紧张害怕,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差,警觉性增高,害怕响声,心情不好,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家人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住院治疗,门诊以广泛性焦虑障碍收入院。 针对这两个案例,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的心理师赵泽和张凤林分别对咨询过程进行了分享,并对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其他心理师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对案例进行了解析: 第一,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两个同学的情况已经构成心理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从社会层面上来看,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空心”状态,心理脆弱,韧性差,适应能力弱,对外来压力没有正确的应对方式,加上学校及家庭的教育方式与个体的期望不能达到一致,导致他们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和方向,迷茫、无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最终以心理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从心理层面上来看,这些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任性而又脆弱,加上他们承担了父母太多的希望,大部分时间都被局限于课本学习上,其它的时间少,与人交往能力差,导致他们遇事后无法正常应对。 最后,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副院长、资深心理师李丽做了总结性发言。她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对心理问题的分辨能力却有所欠缺,常常到了极端严重时才想起看心理医生,往往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两个案例在现实生活中都很常见,但早期的表现常常不被引起重视。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对心理咨询技巧熟练掌握的心理师李丽又针对这两个病的早期表现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也就两个病的发生、发展及心理干预做了专业的分析。 各中小学老师们对郑州市九院心理医院举办这样的公益性惠民项目表示感谢,纷纷表示此次学习受益匪浅,进一步掌握了心理问题的咨询技巧及心理障碍的识别,他们希望以后能够多举办这样的学术论坛,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尽早识别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用更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全面提升心理健康。 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 ②年龄: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③家族史: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特点: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 ②症状特征: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