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没有不想过上滋润生活的。之所以没有在标题里给段海峰加个头衔或称呼之类的,实在是因为他的头衔或称呼太多,没法加,而且也不用加,至少在如今的郑州,提起段海峰,不知者已不太多了。我们看看滋润时代时段海峰的滋润生活吧。 最初的追风少年段海峰出生于文化古城开封,那是一座老城,古色古香,书风水韵。段海峰很留恋自己的家乡,但是从开封财贸学校毕业后却分到了郑州的一家工厂。人往往敌不过命运,何况少年时候的段海峰。但少年时候的段海峰还没有早熟到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些大课题,只是天生的浪漫和不安分,让他爱好上了文学,同时也偶尔会有一些在常人眼里出格的举动。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段海峰也是从诗歌起步的,而且写了就敢投稿,而且他的文运也不错,刚开始投稿就不断被当地的一些报刊采用。 按说段海峰应当很好地自我发掘文思利用文运,在诗歌上一鼓作气更上层楼,可是他却在当时改革春风的鼓荡下,在他所待的工厂向厂长提交了一份洋洋洒洒上万字的改革意见。不知是他的改革意见幼稚还是厂长保守,反正没有得到采纳。段海峰随即写了一篇题为《允许失败》的杂文,壮着胆子投给了当地规格最高的《河南日报》,竟然又登了出来。 不久,在一次到团河南省委主办的《时代青年》诗歌比赛时,段海峰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才华引起了该刊副总编的注意。上世纪80年代前中期,正是新闻出版事业复兴、各个期刊急需采编人手之际,没有丝毫背景的段海峰,不费吹灰之力便调进了《时代青年》杂志社。青年刊物在任何时候都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在这里,段海峰骨子里不安分的基因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他继续关注着周围改革的动向,窥伺着捕捉奋起追风的时机,为此他特别喜欢出去采访,许多采访任务都被他争过去了,他利用采访的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深入观察和思考。 终于,段海峰发现了一个国家单位职员辞职创办文化企业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写出了一篇报道。那篇报道的影响很大,不但被当时的一些文摘类报刊转载,甚至连作者段海峰本人都被自己写的文章撼动了,他决定留职停薪,到一片新的天地里闯荡。 可是这时段海峰又茫然了,他提出留职停薪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可是留职停薪干什么他并没有细想过。匆忙之下,他想到了距离自己杂志采编发行最近的一个行当,收购旧书刊,由此又演变为创办了一个书社。 这么一折腾,段海峰把自己由改革报道的采写者变成了改革报道的主人公,省内外十几家报刊、电台、电视台采访报道了他,陕西的《当代青年》杂志在头条推出报道他的文章,标题为《旋转升腾的海风》,一时间,那个追风少年成了“旋转升腾”的改革名人。 曾经的全能作家 过上了小老板的生活后,段海峰没有忘记最初的文学爱好,他又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写诗歌、散文,并且连续出版了诗集《潇洒的青春》《罗曼地带》,散文集《有话要说》《品茶斋随笔》。 当老板,写诗,正当段海峰沉浸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中时,却发生了一件事情,书社租用的房屋要拆建,为寻找新的租房,他跑了许多地方,不是地段不合适,就是租金谈不拢。 书社办不下去了,别的经营,从里到外都难脱一介文人形制的段海峰还真的没有招数。他的强项其实还是杂志社的采编工作,然而《时代青年》他是不会回去的,毕竟“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道理人人都懂。 名刊记者、改革人物、青年诗人,这些名头使得段海峰在省内余威尚存,当一些杂志得知段海峰陷入无事可干的境地时,立即向他发出了邀约,且都委以副主编、执行主编的重任。当饭碗不成问题的时候,段海峰又续上了在文学上的前缘。对诗歌他已经没有当初的新鲜感了,他开始把重心放在了随笔和小说的创作上,相继创作出版了散文集《山高水长》、《滋润时代》和长篇小说《网恋陷阱》、《美眉香》、《真的似的爱来爱去》。 至此,段海峰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三部长篇小说、四部散文集,一个专业作家能有这些著作也属不易,多年来在省内一些杂志社游荡的段海峰能够做到,不能不让人感叹他内心的强大与宁静。 由于段海峰在文学创作上的业绩,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又由于他在多个文学体裁上游刃有余、屡有建树,被业内人士称为“全能作家”。 段海峰出了名之后,他的母校——开封市第八中学为他感到自豪,邀请他出席学校成立80周年庆典,想起母校的培育之恩,段海峰欣然出资为在母校设立“段海峰文学基金会”,并捐赠了5000多本文学作品在母校设立了海风书屋,来帮助母校的学生增加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